首页 > 业界 > 正文
分享到:

爱恨年终奖:映射行业及业内公司兴衰

时间:2013-02-08 10:14:2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论:0 点击:0


分期发放年终奖“绑”住员工?

郑爽

辛苦了一年,发年终奖、回老家过年成了众多外地工作者年底的一大期盼。然而,今年张浩(化名)却高兴不起来,反而有些窝火,他刚得知:今年年前公司只发放一半的年终奖,剩下的要等到年后6月份才发。

这可完全打乱了张浩原来的计划。“本来想着一年好不容易回趟家过年,就想在家里多待些日子,年后跳槽再换一家单位,反正现在餐馆都缺人手,不愁找不到工作。”但如今张浩的这番计划怕是要打水漂了,放弃一半的年终奖对他而言着实不舍。

同是张浩四川老乡的赵亮(化名)虽然没有跳槽的计划,但这样的年终奖也让他感到不爽。“辛苦一年不管公司给多少,年终奖让我们这些员工心里多少感到安慰,但就连这点钱都要拖半年发完,公司丝毫不考虑我们的感受。”赵亮的难受也不无道理。

过去原本作为老板给予员工一年工作奖励的年终奖,如今有点变了“味道”。但作出如此决定的公司也着实有它的苦衷。先前通过各个环节招聘的人才经过一定的培训与实践之后好不容易能为公司所用,但一些员工领完年终奖就离职的行为让公司犯难,尤其到了春节后的三四月份公司离职率攀升,但一时半会又很难找到合适岗位的人才。

为了减少年底员工跳槽高峰给公司带来的影响,用年终奖分期发放的方式来绑住员工的腿脚成了很多公司公开的潜规则。这些公司或岗位一般有着较高的人员流动性,而分期发放的具体方式一般为年前发放一定比例的年终奖,第二年的中段再发放剩余比例的部分,也有公司分三次甚至更为多次发放,有些员工直到第二年年底才能领完上一年的年终奖也是现实的案例。

那么以分期发放年终奖的方式变相留住员工,究竟效果如何?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胡彭令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表面来看虽然公司暂时留住了想留的人,但执行不当,如拖得时间太长、分期的次数太多反而会导致员工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影响企业的效率而得不偿失。”

“另外一方面,这也会让企业的管理文化、理念受到冲击,有失管理的专业性。”胡彭令补充道,“公司能否留得住人才还要看它是否关怀到员工的真实需求,是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上升空间,企业的文化、理念能否得到认同。”

尽管发放年终奖是公司的自主行为,而目前的法律、法规并无要求用人单位就发放年终奖作出具体的规定,但公司在发放年终奖的过程中不能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胡彭令提醒:“如果公司当初在劳动合同中就年终奖作出具体的承诺,任何违背这一承诺的行为,员工都可以对公司提出申述。”

坑爹年终奖到底坑了谁

李静颖

某小型私企员工王旭最近心情颇为郁闷,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说到年终奖,他就会拉长了脸。“谁再跟我说年终奖我就跟谁翻脸。”细问之下,才得知其所在的公司年终奖竟然发了两盒山药面和一箱土豆,占体积不说,分量还特别重,为此王旭不得不打车回家,不想打车费竟比这些东西还要贵。

当华为豪掷125亿元作为年终奖、腾讯LOL团队年终奖发60个月的工资,一边有人在炫耀自家的年终奖丰厚时,另一边的不少职场屌丝们则忍不住地吐槽自己拿到的抠门年终奖。石家庄某公司的员工直到收到年终奖的那一刻才知道一下子从天堂跌到地狱的感觉是什么。“前几天老板还在说我们公司今年的业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大家都盼着能拿到丰厚的年终奖过年,谁知道等来的竟然是20个白面馒头。”该公司员工说,“难道老板是怕大家赶火车饿着吗?”拎着这袋馒头,想必这家公司的员工应该集体唱一首歌:法海你不懂爱,雷峰塔会掉下来;法海你不懂爱,年终奖都发不下来。

有调查显示,今年有近六成的被访者的年终奖美梦落空。好比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位网友在网上晒出一张牙膏的照片,并自嘲起码半年不用买牙膏了。而自认为最悲催的一位网友说,其公司今年发了两块肥皂,去年也是两块,唯一的区别是,今年的肥皂体积比去年的大……

年终奖往往是判断企业发展兴衰的风向标。对此,翰德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毕琳告诉记者,目前外部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问题持续影响国内市场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成本控制”情况中的企业势必会改变发放年终奖的形式和手段。

抠门年终奖的背后看似牵制于颇多的客观因素,然而,年终奖却也是员工工作情绪的直接“晴雨表”。“这么抠门的老板,明年谁还帮你好好干活。”王旭颇为抱怨地说。据他透露,年终奖刚发完,部门里已有不少人开始蠢蠢欲动。“我们有好几个同事都说打算年后走人了。”

毕琳坦言,年终奖的有无、多少的确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

另一方面,毕琳觉得,员工有时也应该换位思考。“尽管这些企业看上去是发了一些所谓的‘抠门’年终奖,但是换个角度思考,他们依然希望能够为员工提供些什么作为年底的奖励,尤其是在当前,有时候企业的确是处于‘无米之炊’的境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让员工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发展状况,并随时保持有效畅通的交流,让员工与企业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