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苹果在中国遭遇密集质疑。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说:“我注意到苹果公司LOGO上缺一块东西,大概缺的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深刻理解,缺乏对中国消费者的感恩之心。”
苹果最不缺傲慢
“大牌”回应遭指责
此次面对媒体的指责,苹果的反应一如既往,只有简短的声明,没有更多的沟通。3月15日,被央视“3·15晚会”点名后,苹果当日作出回应,称公司“重视每一位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
3月23日,苹果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售后服务致消费者的声明”。苹果这则声明中表示,“鉴于iPhone5的独特设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根据苹果的政策提供整机更换服务。”同时,苹果还表示,“中国消费者享有苹果最高标准的服务。苹果在中国所提供的保修政策和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大致相同。”
这样的声明未能“灭火”。《人民日报》时评文章称,这样的声明属于“自我表扬、回避采访和回避问题”。
苹果公关“最悠闲”
在这一事件中,一些消费者对苹果感到失望甚至不满。在诸多涉足消费品领域的大公司中,苹果公司的作风常常显得较为不同。在中国,苹果很少与媒体沟通,几乎不公开发布公司的信息。因此,“低调”或“傲慢”是中国媒体对苹果公司最多的评价。
知名网络评论者keso曾评论称,苹果可能是对消费者和新闻媒体态度最恶劣的公司之一。
此前,苹果中国的公关部门被国内媒体评为“最悠闲的公关”,因为他们不会像其他公司那样,为所谓的负面报道四处“灭火”。苹果公关要做的事情就是“存在”,让媒体能找到他们,耐心等待媒体抛出一堆问题后,微笑着说,“亲,这个事情我们不做评论。”
即使苹果在中国的业务遭受全球媒体指责的时候,他们的公关策略也从未改变。从2010年苹果在华最大供应商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到代工厂员工患“怪病”,到2011年“毒苹果”事件,再到2012年“血汗工厂”事件,苹果一直与媒体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实际上,国外媒体及消费者也常常指责苹果“傲慢”。去年10月,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接受采访时表示,苹果已经变得傲慢。
苹果售后缺点啥
今年“3·15”消费者维权日,中消协向全社会公布了关于苹果产品上一年在中国市场的投诉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各地消协组织共受理苹果公司产品投诉2170件,其中涉及售后服务的投诉占25.6%,高出家电全行业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
投诉一:“苹果手机维修商称,单修按键不属于保修范围,要收费260元。”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如果该手机在三包有效期内,苹果公司的做法就违反了我国“三包有效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的,应由修理者免费维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