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分享到:

中国AI领袖人物|对话马维英:技术应该更具人文关怀

时间:2018-01-29 09:34:01 来源:创事记 评论:0 点击:0

  

  2017年对于今日头条而言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份,巨头对手们的合力围剿与权威官媒的连番炮轰,都让头条的发展蒙上了一丝阴影。但从另一个方面,这种高规格的对抗与批判,同样证明了今日头条与“头条模式”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

  不管你喜不喜欢今日头条,你都很难否认它是一款成功的产品。很少有产品能够像头条一样让普通用户如此切身地感受到“算法”与人工智能的伟力。来自《经济学人》和Vetro的数据表明,今日头条的用户平均每天使用头条App 74分钟,超过了Facebook的60分钟和微信的66分钟。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

  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是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间竞争的主旋律。问答、直播、短视频,乃至时下火热的直播答题无一不显示了互联网企业对用户注意力的渴求。头条在这些新领域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悟空问答、火山小视频与百万英雄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主要玩家。

  在争夺用户注意力的战场上,头条已经抢得了先机,而人工智能与算法无疑是头条最为犀利的武器。

  为此,《中国人工智能之路》特意选择了今日头条副总裁兼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马维英作为我们的下一个对话对象,和他一同探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可能给中国社会,甚至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福祉与困惑。

  马维英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领域包括机器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多媒体分析和理解、互联网搜索技术等等,在世界级会议和学报上发表了270多篇论文, 并拥有160多项技术专利。他是今日头条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上的领军人物,也是头条近年来激进人才战略的代言人。

  连接、价值观与个性化是这场对话的三个关键词。

  马维英认为,人工智能是一股无法避开的浪潮,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今日头条用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了人与信息的连接方式,而“人与信息的连接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信息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人工智能会越来越多,同时越来越有效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马维英坦承,头条对人与信息连接方式的全新探索,使得头条必须承担起比其他互联网企业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他希望头条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担当,以提供更好的信息、更优质的内容为己任的平台。头条不能仅仅让算法变得更加智能,还应该让算法的“价值观”更具人文关怀。

  马维英认为,头条用户的高粘度源自头条优秀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他表示,用户使用头条越多,收到的信息就越准确,头条足以满足用户每天工作与生活中对信息的大部分需求。这种方式比漫无目的的搜索更加方便。“76分钟平均使用时长反映了用户对头条的依赖与信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

  马维英认为今日头条的AI战略包含五个要素,分别是数据、用户、场景、计算和人才。五个要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用户则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与数据的提供者,两者形成了一个闭环;场景对应算法的具体用途,使得系统可以跑起来,完成数据的再生产与技术的迭代;大数据对应大计算,优秀的算法是成功的关键;人才是推动算法实现突破的核心,这也是今日头条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原因。

  马维英认为,我们没有必要过度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我们唯一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未来难以预测,缓解恐惧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未来创造出来。”

  以下为对话实录:

  毕啸南:在当下这个阶段,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说,AI或者人工智能只是种科技潮流,它只是存在于科技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对于很多实体制造业,或者是日常生活百姓用品而言,他认为跟我是毫无相关的,那在您刚刚的描述之中,您的意思是,人类的一切产业形态或者生活形态,都必然被人工智能所改变?是这个意思吗?

  马维英:我必须说,我是看到了这样一个潮流。我认为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都无法逃避这样一个潮流。我觉得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方式来看待今天这样一个新的机遇,有些人说今天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前面的三次当初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历史学家、人类学家都觉得那个时候,可能是对人类社会的一个很大的颠覆跟挑战,但是在每一次的工业革命,整个人类社会也都发展出一种新的社会的分工的方式,让整个社会更有效率,让人类的生活更加幸福。

  今天我们又到了一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口,前面的三次给了我们很多的经验,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义务来利用今天的这样一个新的科技浪潮,做一些对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有益的事情。

  毕啸南:1989年国家实施国家互联网计划,1994年的时候我们才正式列入互联网体系,但是大家能够充分的感知到,因为是网络的存在,我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之中感知到的,但是AI或者人工智能其实目前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这种认知的,那么你认为就是这股浪潮在可预见的什么时间段内能够真正的改变我们每个人和进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家用当中?

  马维英:我认为会很快。从今日头条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个连接人和信息的全新平台、方式。以前,例如说我们谈的PC互联网时代,大部分人跟信息的连接是靠中间的搜索引擎,大部分的信息是在网站里面,然后用户是用关键词来寻找文档,搜索引擎只需要做匹配,每一个人看的东西也都是一样的结果。但今天到了这个移动互联网和社交新媒体的时代,头条在尝试一种用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人和信息连接全新方式。

  人与信息的连接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如果我们看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去的两千年,人类最重要的发明是纸张和印刷术。书是人跟信息连接的一个方式,但书籍的传播力、速度以及普及性,还是不如今天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头条就是新时代的纸张与印刷术,我们有机会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更有效用到人工智能。因此,我觉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会看到越来越多人工智能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毕啸南:人性是很复杂的,你刚刚提到了深度学习,就是怎么能够保证我们的人工智能对于一个人性是充分理解的呢?而不是说仅仅是停留在他的表意识,其实我有很对其它的兴趣,是我不愿意表露在网络痕迹上的,那么这个时候人工智能,会不会过于狭隘的去推演用户了呢?

  马维英: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今日头条作为一个非常前沿的公司,正在探索一些全新的连接人与信息的方式。在早期的阶段,我们看到了很多机会,但同时也有很多我们过去所没有看到的挑战。

  在PC互联网时代,大家会觉得互联网本身并没有必要对内容承担一个很重的责任或义务,因为网站本身有它自己的内容规范,用户想去看什么,那是用户的自由。

  到了移动互联网这样一个能够更紧密连接两端的时候,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公司,我们就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担当,以提供更好的信息,更优质的内容为己任的企业。

  在算法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我们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实践当中,我们的人工智能、我们的研究人员、工程师,都能够体现出更具人文关怀的价值观。

  毕啸南:人工智能究竟是怎么开始知道我的兴趣,开始给我推送相关的内容,就这一套流程是怎样的呢?您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马维英:首先我觉得,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算法,算法的本质是数学,它是一个学习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如果你给它很多的例子、样本,它就会知道说给我这个输入,我该输出什么。将来我希望有更多样的输入,即有大量的例子、样本,然后就训练出中间的这样一个非线性转换方程式,从input(输入)和output(输出),中间就靠例子学。

  毕啸南:我看了个数据也不知道准不准确,说今日头条的用户停留时间甚至可以长达76分钟,超过了很多社交用品,为什么会有这么长时间的停留,核心原因您认为是什么?

  马维英:这个要归功于我们优秀的个性化推荐,用户越使用头条,他所收取到的信息就会越来越准确,准确到一个程度,他每天生活、工作和娱乐所需要的信息都可以从头条上获得满足。

  我现在用头条读了很多AI的新闻报道,或者第一时间哪怕在学会会议有人工智能相关的文章,现在有很多厉害的自媒体,他立刻就翻成中文了,甚至还加上很多的这些专家的评论、报道,写出一个非常好的总结,第一时间就分享出来了。所以我已经今天很多的文章我都是在头条上第一时间看到,对了我的工作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几乎不太再去互联网上乱找、乱搜索,因为头条已经知道哪些是重要、高质量的信息源头,我固定都会关注的。它把这样的一个我的使用行为学习起来之后,接下来就会变得很智能、也很方便。

  76分钟代表用户对头条的习惯与信赖,这对头条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越做越好。

  毕啸南:今日头条我们开发了一个小记者,你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间范围内,人类的记者会被彻底取代掉吗?

  马维英:我必须说现在在一些重要的垂直领域,那些新闻报道相对来说比较规范化,比较有迹可循,相对来说,有数据就能训练出那样的一个写作方式。我觉得这种模式越规范的,越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越需要创造力的,想象力的,例如说能够摸到人内心深处的,那机器现在还摸不到。

  毕啸南:未来有一天呢?

  马维英: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比较挑战的,但是我认为就是说,只要是很规范的这种报道式的记者,我觉得这部分的工作的确是比较容易,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我觉得我们人就应该往更多的创造力,更多的对人生活、生命有深度这种内容的方面去发展。

  毕啸南:您认为今日头条的整个的AI大战略,您现在有哪些想法和布局吗?

  马维英:第一,我觉得还是回到大数据,从头条的角度来讲,我们今天有非常丰富多样的数据,这些东西就是我们人工智能的燃料。我们要把头条的Training data训练样本管理好,希望未来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训练样本,而且是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直播、问答、AR、VR所有的内容的一个样本,这是大数据;第二,利用我们大量的活跃用户,挖掘人的智能,因为机器智能是需要靠人的智能来学习的。这个过程中可以产生很多有效的数据,能够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完成闭环;第三,是今日头条的应用场景,我们不担心说我们有算法会找不到用途。很多的创业公司当然他们有AI的技术,但不一定有数据的源头,或者找得到应用的场景,中间光有技术其实是比较难实现迭代的,所以我们需要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不断地完善打磨,推进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第四,我们也是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我们,因为算法还是要不断往前的,算法要靠聪明的研究人员。这也是头条为什么我们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数据、用户、场景、人才还有大计算,这五个元素都是一家AI公司在战略上必备的。

  毕啸南:就是说我们的用户规模特别大,还有其他什么优点,在我们这股浪潮之中,中国市场本身具有的一个独特性?

  马维英:除了刚刚这个用户规模之外,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特别,今天我认为对于新技术的接受非常强,可能是全世界最强的。

  毕啸南:我已经听到很多人这么说了,最强的对比性是怎么来的呢,你们为什么认为美国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相对)不强呢?

  马维英:我觉得整个中国都不希望再错失这样一个第四次工业革命。全国上下,从政府到产业、媒体,大家都害怕自己的技术落后。所以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领先的。这让我们能够更快的测试新技术,例如自动驾驶,还有移动支付。中国有可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完全没有现金的国家。

  毕啸南:你对比一下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现在的这种竞争差异性,都会体现在哪些方面,比较大的。

  马维英:我觉得美国当然它整体的人才,还是非常丰沛的,在最前沿的科技、研究各方面,我觉得还是世界最领先的。国有他们的优势,像硅谷,很多最新的创新都是在那边发生。中国作为一个后来者,他的发展速度和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以及进步的速度是非常令人惊叹的。我认为,将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美可能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国家。

  毕啸南:您个人对于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局限于中国,对于整个人类而言,您认为它的边界在哪里?包括您也提出来说,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面,一个人工智能的软件也好,机器人也好,可能具有人的思想和再创造能力,其实不是那么可实现的,但是还是有很多科学家或者是业界的人认为,那也不是一件不可实现的事情。

  马维英:对,其实应该这样讲,我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经拥有了令人惊叹的成就,而且每次看到一些新的东西出现的时候,我都不断地告诉自己,要不断地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还有什么新的东西出来。我们每天都要不断地学习,保持这种成长心态。

  未来难以预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害怕,我们唯一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以这样的一个心态来面对新的未来,对我们今后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每个人适应这个新的时代,都是一个最好的方式。

  《中国AI领袖人物系列专访》由知名青年学者、媒体人毕啸南深度对话中国人工智能官、产、学、研各界领袖,探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给人类、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福祉、改变与困惑。更多内容请收看由财新视频与澜亭资本联合出品的高端纪录访谈节目《中国人工智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