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视点 > 正文

60年大跨越,中国核科技如何从世界前列走向全球领先

时间:2018-10-11 09:56:39 来源: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 评论:0 点击:0
  1958年,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下简称“一堆一器”)。

  “一堆一器”的建成,标志中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

  6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核科技事业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重大跨越。

  未来,如何实现中国核工业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成为日前召开的“一堆一器”建成60周年国际科技合作论坛上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把“堆—器”发展作为核心

  “中国核科技从小到大、从大向强,得益于‘一堆一器’积累的坚实基础。”中科院院士王乃彦说。

  从“一堆一器”出发,我国建成了49-2堆、微堆、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高功率工程实验堆,建成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30MeV医用质子回旋加速器、10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中国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工程和设施。

  王乃彦表示,核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反应堆、加速器等重大设施,当前世界核科技水平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在反应堆、加速器的先进程度。

  60年来,“一堆一器”还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核科技工作者,王乃彦等老一辈核科学家都在“一堆一器”上从事过科学研究。

  “‘一堆一器’培养的技术和人才代表了我国早、中期核科技事业的最高水平。”与会专家认为,应始终不渝地把“堆—器”发展作为核科技发展的核心。

  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为例,该院院长万钢提出,要建设世界领先水平的核科技研发基地,必须在先进核能、核基础、核技术应用三大核心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以快堆为核心的先进核能和闭式核燃料循环能力体系,推动以“堆—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基础研究,加强“堆—器”综合利用。

  产学研结合补短板

  在新时代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核科技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补齐短板便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的自主创新程度还不够,在发现新原理、设计新型号方面跟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差距。”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卫平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把材料、计算机模拟、核电标准这三方面短板都突破了,那么我们就有希望从国际前列冲到国际领先。”

  他表示,这需要核科技同仁携手,把各自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集中起来。

  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核集团联合设立了“核技术创新联合基金”,为加强我国核领域的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推动核技术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一臂之力。

  核科技无论是在能源、健康,还是安全等领域都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

  不过,中科院院士张焕乔坦言,我国的核技术应用还需加大力度,尤其是在医学和农业领域。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但长期以来,放射治疗和诊断等技术高度密集的设备几乎被跨国企业垄断,国内产品市场占比不足10%。

  为此,张焕乔呼吁,放射治疗诊断设备国产化水平急需提高。

  “技术的应用要有适当的投资带动来加快发展,不能完全靠‘自我生长’。”他说,“把成果从实验室向产业输出,还需要领军人才组织,把产学研结合起来。”

  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正如俄罗斯机械制造局总设计师V.V.Petrunin所说:“一堆一器”是中俄友谊的象征,是国际科技合作的典范。

  60年来,中国核科技沿着“一堆一器”树立的良好典范,与世界核科技紧密地走在了一起。仅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为代表,就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组织以及俄罗斯、法国、美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195个单位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科技交流合作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核集团首席信息官庄火林表示,核工业发展需要国内外核科技工作者大力合作、大力协同,核科技的事业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核科技的发展需要全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

  中国实验快堆是全球少数在运的快中子实验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东辉表示,本着开放、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实验快堆将为中国和世界快中子堆以及其他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提供实验平台。

  参会的外国专家纷纷表示,渴望与中国同行共同努力,应对共同的核科技挑战,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科技资讯网|科技新闻网--最新最快科技新闻发布汇集平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