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此前,上海、重庆等地已经开发公布了“找厕所”之类的官方应用。“上海版”在下载之后可以提供本市8000多个位置,用户可根据手机的GPS功能前往就近的公厕。而且通过这款应用,用户可以详细地看到开放时间、群众评价、位置描述、是否有纸和蹲位这几个内容。城管委可以从中借鉴些经验,降低开发成本,缩短推出时间。
当然,解决如厕难,最根本的解决方案还是增加数量、优化分布、显化标识。据调查显示,天河商圈是市民反映“如厕难”最为集中的一个商圈,商圈面积比上下九大好几倍,但公厕数量仅有11个。如果这样的情况得不到改观,即使开发了APP,帮你定位到厕所,还是要排队等候。根据国家标准,每平方公里的公厕设置密度为居住区3~5座、公共区4~11座,国家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的创建指标为4~7座/平方公里。有关部门应比照标准,完善基础设施。不仅如此,对那些人流量较大的商圈,还要“超标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