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分享到:

语音行业新格局 裸泳者和弄潮儿

时间:2014-03-10 11:52:29 来源:网易 评论:0 点击:0
  语音识别是最近十分火爆的概念,从Apple Siri到Google Now,再到微软的Cortana,无一不引人高度关注。与互联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不同,有人说语音行业是典型的慢行业,必须得慢慢熬才能出成绩。这是因为语音技术是非常前沿的研究领域,涉及人工智能、声学、语言学、信号处理等多个学科,研究周期长、投入大。比如讯飞就是熬了十年才算熬出头。

不过最近一两年语音市场格局突变,使人们看到慢行业有可能改变唯快不破的互联网,互联网让高技术门槛的语音技术变得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大量用户的使用进一步促进了语音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互联网的“快”遇上语音的“慢”,让哪些新兴语音公司脱颖而出,而又有哪些“传统门派”将慢慢没落?

中国智能语音产业第一波浪潮,一枝独秀

智能语音并不是很新的技术和概念,国内智能语音产业经过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已由技术研发进入快速应用阶段,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产学研互动、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服务协同发展的完整的产业链。

国内语音产业发展经历了两波浪潮,第一波浪潮是由研究走向实用并进入产业化,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科研+产业模式,第二波浪潮则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最近两年,智能语音应用领域由传统行业开始向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新兴领域延伸,语音技术快速应用阶段,主要代表以云知声等新兴语音技术公司为主。

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科大讯飞1999年创立,2008年成功上市,是目前中国语音产业界唯一上市企业,位于合肥的科大讯飞能在语音领域建立自己现在的地位,着实不易。

面对呼啸而来的互联网大潮,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对未来的展望时曾说,未来中国的移动语音应用可能会三分天下,一份是外企,一份是国内的互联网,一份是科大讯飞。那么目前的现状如何呢?

中国智能语音产业第二波浪潮,百舸争流

随着移动互联网、3G、4G技术的引爆,中国智能语音产业迎来第二波浪潮。智能语音真正形成了一个产业,此外,借着云计算的春风,大大释放了语音识别的技术束缚,使得语音识别应用更具可行性,语音创业扎堆,智能语音应用爆发式增长。

两年前虎嗅网上的一篇文章《中国Siri们的出身与出路问题》将中国市场上的语音玩家梳理为“一全”、“两强”、“四小虎”的格局。 两年过去了,语音市场发生了当时笔者没有估算到的变化:

当时的“一全”讯飞经过中移动入股后,中移动成讯飞单一大股东,然而背靠中移动这棵大树的科大讯飞互联网化仍然不足。科大讯飞当前所依赖的市场仍旧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或者说“少数几个篮子”的隐忧。并且其在智能硬件领域、教育领域等领域上的垄断已被打破,正如刘庆峰所言:“从讯飞的移动互联网的战略中,我们也在不断的反思,在产品的迭代和推动中我们也还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

作为两强的百度和搜狗自高调进入语音市场过后,现在声音已不明显,据称搜狗语音助手由于商业化进展不顺,百人规模的搜狗语音部门已成解散状态,由此可见互联网巨头对语音的玩票心态。互联网公司面对慢行业需要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明显耐心不足。

“四小虎”中的虫洞、智能360、云知声的发展也是各有千秋,有起有伏。虫洞和智能360定位在语义服务的层面,对语音技术本身没有任何投入。从乐观的层面来说,没有很重的包袱。但没有搜索引擎的积累,仍在慢慢积累“知识图谱”的量级,能做到的还局限在生活服务相关的业务,而且其商业模式仍未清晰。

当时文中定义的四小虎之一“云知声”却凭着用互联网思维做语音技术,发展强劲。有消息称,刚刚过去的2月份,云知声实现了单月销售签约额破千万的业绩。自去年云知声宣布A轮融资一亿元之后,云知声如今又交出了单月销售签约额过千万的成绩单,不到两年的时间,云知声完成了从技术到产品化和商业化这一绝大多数技术型公司需要几倍的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这也许意味着云知声已经跨过慢公司的第一道门槛,跻身国内语音公司第一方阵。

此外,听闻近期创业公司出门问问也宣布了融资消息,继云知声后又给IT圈刮起一阵“语音”旋风。但目前从模式上来看来云知声和出门问问则是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云知声汲取了讯飞过往的经验教训,但又比讯飞更具互联网基因,更为灵活,而出门问问则用互联网的单一打法冲击巨头。出门问问立志创造下一代搜索引擎,但未来势必会遭到微信以及百度在移动搜索层面上的“阻击”,另外其在语音技术上的不可避免的大量资源投入是否能够带来足够的回报,仍需拭目以待。

借用《浪潮之巅》里的一句话,“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这波语音浪潮之后,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谁是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