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由ECI与投资家网联合主办的“ECI创新节·投资创新峰会”在北京举办。曦域资本创始人黄晓黎参与此次峰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本次峰会以“创新浪潮中的慧眼”为主题,汇聚文娱、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企业家和投资人参与,共同剖析创业创新新浪潮中的投资机遇,寻找财经未来发展方向。会议还发布了投资创新峰会创新力榜单,曦域资本夺得“2017年度中国企业商业创新推动者top10投资机构”荣誉。
曦域资本自2015年创办以来,一直专注于金融科技领域,不断在产业链各环节深挖具有商业价值的高潜力创业创新项目,先后投资了群星金融、米么金服、巧房科技、牛股王、斑马科技、融数科技、乐惠科技、宽睿科技、虹星科技等科技金融领域创新项目。作为优秀创业项目代表,虹星科技创始人侯广琦也出席了本次峰会并参与了论坛讨论。
曦域视野中的金融科技
黄晓黎/主题演讲整理
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科技在金融领域发挥的作用。我原来在景林资本负责一级市场投资,先后投了一些传统消费、医疗和新兴制造业,也投了一些新经济,比如滴滴、达达等。2015年,我离开景林创建了曦域资本,专注科技金融领域的股权投资。

- 为什么选择科技金融?
早在2015年,我就看到了这个机会:所谓的互联网技术、数据科学,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除了影响C端消费之外,还会深度影响到每个产业。一个很大的机会就是:底层技术的变化会导致每个产业链底层的变化,最终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变革——从降本增效开始,最终促使实质性的变革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变革最明显的一个领域就是科技金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金融本身是数字化的。这波技术最核心的就是数据化经营,谁能用到大数据、人工智能,谁就会有巨大的变革。金融本身没有实物商品、没有线下物流,全部是数字化经营,而且IT化的底层架构已经完全搭建好了。因此,底层技术的变革会带来科技金融整个产业的变化和升级。
- 科技金融发展史
2003年,支付宝的诞生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因为支付和信贷是孪生姐妹。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国移动支付已经绝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把线下消费场景跟线上虚拟世界很好地联合起来,把消费和金融连接了起来,所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支付宝诞生开始,就有了后续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企业,比如拍拍贷等。
2013年其实也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余额宝的上线。从此大家可以进行线上理财。
2014年,金融的互联网化全面崛起,各种新的线上平台纷纷出现,在线上卖保险、申请贷款等等。2014、2015年是发展最快的两年。大家把线上的模式都尝试了一遍,最终会发现,只依赖线上发展是比较困难的,于是2015年开始,大家又继续往线下转、往最底层转。针对个人端的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也支撑了底层技术的改变。
2016年,消费金融成为行业风口,这和消费升级、新零售业及整个C端的深度互联网化紧密相关。2017年,科技金融领域兴起,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等)开始逐步赋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运营。
- 金融数据化精细运营的四个阶段
纵观科技金融发展史,大家会发现这是一个从IT基础设施到行业互联网化、再到新技术基础服务,最终走向整个数据化、精细化运营的过程。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传统金融
首先,牌照的价值。这也就是金融主体信用的议题,牌照永远是稀缺资源,大部分金融领域的经营牌照发到一百张左右差不多了,因为再多了就监管不过来,百来个玩家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就可以了。
其次,渠道的价值。大的银行机构、保险机构,他们的核心资源之一就是渠道——有多少分公司、多少个门店、多少个网点、多少个代理人等等……这些具有核心竞争力,因为现阶段的金融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谁家的渠道铺得广铺的深,谁的市场份额就最大,所以头部集中度也很高。
- 第二阶段:互联网金融
它赚的又是什么钱?我们认为主要是流量红利和监管红利的钱。
这些红利在于一个新兴的业务模式渗透大量空白市场。中国的金融跟美国特别不一样,美国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小办公室,随时可以去借钱,几乎人人有信用卡。而中国现在信用卡人群才一个亿左右,所以中国的空白市场是相当巨大的。
- 第三阶段:数据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阶段,我们已经能够收集大量的消费者行为数据,构建更为全面和丰富的消费者画像,从中识别和评价他的风险偏好。需求已经被激发,光靠传统金融是无法满足的。在数据金融领域,谁跑得快,就可能抢占到新市场。创新的公司如果能够抓住一个领域,就能站住脚。比如我们投的几个项目:群星金融、米么金服、牛股王等等,在各自的业务领域里做到了传统机构目前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事情,既可以风险识别、风险定价,也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率。
- 第四阶段:智能金融
我们认为智能投顾肯定是未来的趋势,但产品的发展还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我们即将投一家给银行做Paas级平台,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架构做机器学习的企业。现在基本上可以应用在C端零售业务的反欺诈中,那么在整个信贷风控领域能不能完全实现机器学习?现在阶段肯定还不行,但未来一定是这个趋势。
后面还有一个领域就是——区块链金融。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对于未来的影响和价值可能就相当于近二十年来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和变革。但其实我目前还不知道区块链金融起来以后,对中国乃至世界更实质更具体的变化。我的投资规划一般做到十年,我不能确定十年之后区块链金融的能力如何,因为区块链技术本身是一个去中心化、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几乎无成本交易的事情。
我们现在传统金融机构存在的理由是因为需要信用背书——我不相信你,所以不能直接打钱给你,所以需要有支付宝、需要有银行、需要有交易所。如果实现智能合约的话,这些都不需要了,技术就能够解决这些信任的问题。
- 科技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次,产业链格局发生改变,这也是一个比较确定性的事情。我做律师的时候,经历过从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比如银行拆成银行、保险、证券,但是现在又有趋势放在一起了。混业经营一定是未来趋势。金融对于C端就像水电煤一样,处在人们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B端的企业行为更是如此。因此它有着水电煤一样的基础,未来混业和场景的交叉会带来巨大的机会,比如说我们投的米么金服和乐惠科技等。
第三,未来可能是持续的高压监管。有一些底线不能碰,比如涉及到维稳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不投太多2C平台的原因之一,因为刚性兑付在一时半会儿还打不破。整个大趋势对技术性企业是非常利好的,我们投的项目类型都是以技术为核心,创始团队技术出身,同时在业务领域也做了很多年,然后他找到了一个好的创业方向。我们看好的是连接能力,通过技术赚业务钱的公司。
总体来讲,我们持续看好科技在金融领域里的发展。而且,我们也认为:在金融领域里扎根很深的那些创业者、那些懂技术的人,他们可以找到巨大的发展空间。金融领域任何一个环节可能都是一个千亿、万亿级市场,都会出现多个百亿市值的公司。
高端对话 :资本赋能,激发企业价值
- 主持人:
互联网金融这两三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市的上市、卡脖子的卡脖子,一方面看到很多企业找到了出口,另外政策上面也有一些调整,等等。对于你来说,整体感觉到2017年互联网金融是怎样的一年?是什么样的态势?
- 曦域资本创始人黄晓黎:
我们坚持在这个领域里以这种方式投了两年多,坚持寻求技术驱动力。对曦域资本来说,比较好的是:今年是大家认可我们的一年,因为以前我总被人家误会,认为我们是投P2P的,当然P2P平台里也有很多做的好的,但普通大众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偏见还比较大。
- 主持人:
- 曦域资本创始人黄晓黎:
一个是在金融真正的业务层面要做到交易级别的。目前它的容量和速度可能还跟不上;另外一个问题:区块链未来到底怎么走?我其实也没有太想明白这件事。我们团队买了些比特币和以太币,个人进行一些小尝试。因为总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大的未来,有点像2000年那会儿互联网的感觉,尽管很热,但有很多泡沫,还不成熟,在网上基本干不了什么。就有点像这个感觉,但是其实是一个未来想象空间极其大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的想法是:我们要积极参与进去,即使付出一些学费进行试错。
- 主持人:
- 曦域资本创始人黄晓黎:
我们最近投了一个专门给量化基金服务的极速交易柜台系统,其实核心是顺应量投投资发展进程以及私募基金的机构服务升级,我们认为未来证券市场投资机构化是一个确定的趋势,也是成熟市场必经的过程。同时,我们最近也投了一个为保险公司和汽车主机厂提供数据服务的企业。我们认为2018年证券机构业务、保险科技等领域可能会持续发酵。
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我们觉得未来的数据化经营、智能经营是共同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