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分享到:

苹果即将推出HomePod智能音箱,对消费者来说是空中楼阁?

时间:2017-06-06 13:36:30 来源:赛迪网 评论:0 点击:0
      智能音箱彻底火了

在刚刚结束的WWDC上,苹果发布了自家的智能音箱产品HomePod。如果你在吐槽等了一晚上等了个大号的客厅扬声器你就错了,HomePod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不过这年头,主打音质的智能音箱好像有点出乎意料,成了曲线救国。

智能音箱已经成了巨头们近两年的必选科目,能数的上来的巨头们都有了自己的智能语音产品,国外的亚马逊、微软、谷歌、苹果,国内的BAT包括京东和科大讯飞的亲儿子灵隆科技,都已经赤膊上阵开始了新一轮的肉搏战。

这次,苹果新品的发布给客厅AI助手行业目前来看最大的意义在将会把这块蛋糕做的更大,相信随着苹果产品的上市,音箱形态的智能家庭助手将会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这其中包括一直对苹果青睐有加的中国用户。用户们也都在期待随着更多的巨头的加入,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改变世界,或者只是改变我们的客厅也好。

HomePod曲线救国的深层次原因:懂自己的用户

在HomePod的官方介绍里,提到了三部分内容即spatial awareness空间识别、musicologist音乐专家和home assistant家庭助手。苹果让智能音箱回归音箱的本质,暂时没有像传统智能音箱一样应用远场识别功能和多麦克风阵列,而是玩起了喇叭阵列和音乐推荐。虽然羞羞答答,但是只有“家庭助手”可以描述苹果对这款产品的期望,继而支撑起庞大的Homekit生态,但是苹果也明白这不是苹果的用户目前最需要的。要想让HomePod成为自己七亿用户的家庭助手,最好的音质和产品设计自己那些口味刁钻的用户家的敲门砖。

无论是当做音箱卖,还是当做助手卖。只要占领了用户的客厅,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

巨头们到齐了,谁能玩转中国市场?

智能音箱的核心价值是客厅场景下的智能交互、互联网内容服务和智能家居控制。这显然突破了传统音箱的界限,同时由于涉及到技术和生态的众多门槛,也让巨头们在实际市场推进时困难重重,特别是在中国。

在中国市场,对应三大核心内容好像对国际巨头们都有难度,谷歌搞不定中国的生态、亚马逊搞不定中文语音、苹果好像什么都搞得定,但大部分用户好像搞不定苹果的价格。

这些从亚马逊和谷歌的成绩单就可以看出,即使是在美国一年狂卖几百万台的亚马逊echo,在中国市场连脚步也还没有迈开。而谷歌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想进军中国市场恐怕时间还未可知。那么siri智能音箱会成为打开中国市场的真命天子吗?

笔者看来,短时间内不会。HomePod的诞生一方面是苹果的竞品策略,更重要的是HomeKit生态需要一个更适合客厅场景和更智能的交互产品来提升生态的完整性,替代掉目前要使用homekit就必须在家里放一个ipad(或者tv)的尴尬局面,但是在中国玩生态这件事,显然苹果还不熟练。

从苹果手机自带的苹果生态软件新闻、天气、音乐等服务无人问津到apple pay在中国市场的全面落败,HomePod作为承载homekit智能家居生态的入口级产品还未起步久注定了在中国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能家居生态相对于手机应用生态、支付生态来说是一个更加复杂而又综合的事情,虽然homekit的体验足以让人兴奋,但是苹果在推出homekit两年后才在中国有了第一个体验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HomePod更像是homekit的一个附属品,虽然战略地位绝对不低,但是基于更强音质、产品设计等产品特性,采用独立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来让消费者买单,虽然避开了竞争对手的强势迎合了用户对音质和产品设计的需求,但是中国消费者想要体验苹果式智能家居可能还要等上相当一段时间。

所以,我们看遍了美国的巨头,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只能是望梅止渴。

BAT如何面对智能家居的风口?

4月25日,腾讯在体验产品都没有的情况下急匆匆的发布了旗下的智能语音助手腾讯叮当,非常耐人寻味。

腾讯看到了智能家居这块蛋糕,苦于适合智能语音发力的客厅布局,也没有硬件产品作为基础,还没有想好这块蛋糕应该怎么吃。但是能看清的是,智能语音交互的兴起,或许会酝酿出另一个可以和微信一样的超级生态平台。所以,这么着急“占坑”也是情有可缘了。

在当前语音交互技术的限制下,综合考虑用户隐私性、环境特点和大物联网概念下最适合智能语音发力的场景显然非客厅莫属。亚马逊、微软、谷歌和苹果也都看明白了这一点。但是百度和阿里目前好像还不是这么认为,从百度和阿里目前的产品布局来看也没有推出客厅单品的迹象。所以,国内的巨头们想要智能语音助手时代的客厅场景下分一杯羹,显然已经慢了一步了。

科大讯飞和京东低调的耕耘中国市场

提到智能语音,在中文领域科大讯飞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企业。一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科大讯飞在智能音箱这件事情上依然延续了自己的风格。在语音领域深耕多年的科大讯飞早就嗅到了智能音箱的产业潜力,2015年,科大讯飞联合京东成立了合资子公司灵隆科技,专注于智能语音产品的研发和销售。2015年8月发布第一款智能音箱产品,直到今天已经有了5款独立产品和十余款合作产品。

叮咚音箱可查的市场数据不多,在去年的科大讯飞财报中透露,叮咚音箱2016年有10万台左右的销量,合作产品销量100万台。对比echo在美国的成绩当然不值一提,但是在国内,依然是遥遥领先了。

笔者比较看好叮咚的地方在于,智能音箱产品的成败关键在于用户体验。叮咚音箱好像不用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用两个爸爸的能力完成技术(语音交互)和京东智能生态的部分。所以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看到叮咚音箱不断的对自己的用户体验和内容服务内容进行升级,大到关键语音交互技术更新,AIUI多轮语音交互技术、第三方服务接入用户体验标准,小到闹钟应该怎么设置,夜里更方便的小夜灯功能都能显示出这家企业做产品的用心之处,这些细节在产业爆发的时候都将成为叮咚甩开对手的法宝。

同时配合叮咚开放平台和智能音频联盟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大讯飞和叮咚将会借助这次的关键布局赢得一次爆发的机会。对于叮咚来说,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产品更加的优秀,并且加快自己变优秀的速度。

结语

如果智能语音交互的市场必将兴起,那么最终统治市场的必然是一款可以经得住消费者评价和使用的产品。面对国外厂商的全面开火,中国的巨头们怎么应对才能在这一仗中不败下阵来,可能是每个从业人员都需要思考的问题。Siri智能音箱和叮咚目前看来是最有可能在中国取得成绩的两款产品,双雄争霸,鹿死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