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一种侵袭淋巴细胞的DNA病毒,感染后不易清除。感染多呈散发性,亦可引起流行。全年均可发病,以晚秋初冬为多。
EB病毒感染后临床症状差异很大。轻者仅有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者可以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等,更严重者可以出现肝功能损害、脾大,甚至可以出现噬血等严重合并症。
EB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经口密切接触传播,如亲吻、共用餐具等,故有人称之为“接吻病”,飞沫传播也可导致EBV感染。
EBV具有攻击B淋巴细胞的特性。感染后,首先侵入咽部,感染局部B淋巴细胞,继而延及全身。有时原发EB病毒感染后会在B淋巴细胞中呈潜伏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病毒会复制、繁殖而发病。
EB病毒感染后除了攻击淋巴细胞外,还会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紊乱以及系统性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多脏器受累,故EB病毒感染后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不规律发热、持续性发热,尤其是高热、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EB病毒的病毒载量和疾病严重程度都呈正相关,即病毒载量越高病情越严重。此外,EB病毒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其慢性感染与鼻咽癌、胃癌、淋巴瘤、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注E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的防止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的发生,避免病情迁延而导致多脏器受累,而且对于降低鼻咽癌、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提醒广大患者,当出现不规律发热,持续性发热,高热,尤其是同时合并淋巴结肿大、皮疹、肝功能损伤时,一定要警惕EBV感染,要及时的到医院的感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