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分享到: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在理论、机制、规划、政策、发展下足功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0-01-07 17:56:33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网 评论:0 点击:0
国务院扶贫办负责人不久前表示,2019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决胜阶段。这就充分表明,当前,我们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期,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当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思考解决。一是理论支撑与思想认识。据人民日报报道,当前全国一些地方,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实质缺乏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对二者内在逻辑和有机衔接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脱贫“摘帽”就可以“松气歇脚”“到站下车”了,没有从“三农”工作全局去把握二者目标一致性、工作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二是发展现状与实施基础。全国一些贫困县,县域工业底子薄,经济活力不足,城市化率低,城乡融合层次低,县乡产业缺乏特色,单一化、同质化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门路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脱节,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农业综合改革协同性不强,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体制机制与政策供给。全国一些县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缺乏相互通报机制、沟通机制、协调机制,对脱贫攻坚成熟的工作体系,缺乏有效的借鉴和吸收及创新性运用。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之间政策的过渡接续谋划不够,缺乏统筹性的政策设计和支撑。四是规划引领与实现路径。全国一些地方,乡村振兴规划与脱贫攻坚、农业综合改革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原有的规划缺乏有效的整合、优化和重构。交汇期工作任务的叠加,工作内容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两战略有机衔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缺乏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有机衔接,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理论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基础。一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党领导“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方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实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根本遵循。二是广泛动员干部群众,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在基层掀起“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热潮,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既问需于民,又问计于民,发挥群众首创精神,集众智,聚民心,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民意基础和智力保障。

做好机制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在内的制度体系。二是建立防范返贫和新生贫困、解决次生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巩固脱贫成果长效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着力抓好基本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三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实施等重要事项,提高财政、土地、科技、人才、金融等各项工作的协同性,构筑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四是落实考核评价机制,在乡村振兴初期应借鉴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成熟的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阶段性考核指标体系。

做好规划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实现路径。一是清晰明确地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短期过渡计划,将脱贫后待完成的任务、工程、项目等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或实施方案,强化接续支持,发挥长效作用。二是衔接好各专项和行业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切实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三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对县域内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措施作出总体安排,针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地区,加强分类规划指导,梯次推进。

做好政策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一是加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政策统筹,分类确定需要取消的、接续的、完善的或强化的政策,研究现行倾斜性支持政策的延续时限、内容与脱钩方法,注重总结梳理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二是转变政策供给方式,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强化脱贫攻坚政策与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均衡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强化土地、产业、金融等政策供给,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做好发展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践支撑。一是保持产业扶贫力度不减,将产业发展重心转向县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通过“内育”与“外引”相结合,培养乡土人才,引进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场、懂法律的现代化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等重点农村改革,有效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四是加强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加乡村振兴,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研究出台市场化方式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作者:尉成辉 系安徽省委党校第29期宣干班学员 联系电话1373308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