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正文
分享到:

实业家患上集体焦虑症 都是互联网惹的祸

时间:2014-02-21 10:57:3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评论:0 点击:0
  “虽然传统实业更强调的是它的安全可靠性,而不是每天要追求日新月异的更新。但是如果忽略了互联网在传统领域的巨大作用,如果没有带着互联网思维去做企业,实业这条路最终还是会衰败于时代。”这是来自本月刚结束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声音,在互联网冲击金融、媒体和技术的社会大讨论中,来自实业领域的企业家们也纷纷表达和讨论了自己对“网时代”改变和冲击传统实业经营方式的焦虑和应对。

  互联网时代:实业患上“集体焦虑症”

  “这是一个信息的价值不断在降低的时代,但是信任的价值却在不断升高。互联网对各个细分行业的冲击刚开始时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的切肤之痛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深入发展开始的,因为在PC时代,高端商业人士其实并没有养成对PC的依赖性,但是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说。

  对于这一点,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深有体会。作为平媒的关联企业,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如果平媒发展得不好,印刷业同样不会好。但他也有自己的信心来源。“我在20年前研究过日本的印刷行业,当时有一本书叫做《出版大崩溃》,80年代之前,日本经济非常发达的时候,出版业也非常发达。但是经济大萧条的时候,首先崩溃的是出版业,按说出版业崩溃了以后,传统行业也会崩溃,但是日本的这个传统行业里,有两个企业不但没有崩溃,反而逆势而上,营业额占领了日本企业的50%,利润占到日本整个行业的70%,为什么它能够做到这样呢?因为它跟IT结合,把印刷技术用在了IT上,等于用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把技术进行延伸,而不是为了传统而传统。”

  在论坛上,主持人请实业家用“1-10”的数字表达自己对互联网冲击实业领域的焦虑指数,1代表很有信心,10代表很焦虑。来自广东长青集团的董事长何启强和嘉定区国资公司总经理李峰均给出了“5”的焦虑指数。

  不同的是,李峰认为“焦虑是一种时代群体症候”,而何启强则坚信“转型可以解决当下的焦虑”。

  “在这个时代,哪一天互联网公司要颠覆新的金融、新的私人银行,想想其实也蛮容易的,我觉得至少对于渠道方面已经被完全颠覆,但又不能被拖着走,把自己的优势丧失了,所以,怎样能够理解新的经济,新的形势,给自己做一些储备,依然没有答案。”诺亚财富的老总汪静波如是说。

  对策:传统实业转型要谨慎

  面对实业企业的集体焦虑,信中利资本集团总裁汪潮涌开方:传统实业转型大势所趋。但是往前端走,发展中依然有很多互联网的不能取代的关键环节。

  比如房地产。汪潮涌举例:“现在搜房网、宜居,去年12个月股价都涨了4倍以上。在中国的互联网的公司,去年涨得最凶的是唯品会,中国好的互联网公司成长很快,其中有两个是跟房地产相关。看房、租房和房地产金融,这两个公司都有所涉足,但怎样转型发展,都无法取代传统房地产公司的看家本领,那就是拿地,审批和规划,当然,这种规划设计,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是定制化,由消费者来拉动。但是从目前来看,今后五到十年,地产还是以传统模式出现,也许在销售环节,互联网会起到一些作用,或者将来的融资环节也会发生变化,但更多互联网的东西,只是一些锦上添花。”

  何启强也认为,转型需要谨慎更需要资本。“一切的转型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你有剩余的精力。第二,你有剩余的资金,如果你的效益不断下滑到一定程度时,根本就没有能力转型。所以应该说,我们转型的时候,要保证利润率还是可以的。”

  比起其他行业应对互联网冲击时进行的颠覆性转型,万捷认为,对于实业企业而言,更好的办法是延伸。“在互联网这一块,早在七八年前就有盈利了,我们每年的营业额要求增长30%,其中传统印刷创造的利润现在只有40%。但是剩下的60%的利润来源并不是互联网,而是其他关联的产业,比如出版和提供IT服务的产品。还是在做这个产业,但我们不能把传统经营全部抛弃,虽然经常说到转型,但我们没有转型,我们做的只是延伸。”

  中国自动化集团董事局主席宣瑞国的焦虑指数为2。他也认为,和其他受到互联网冲击的行业相比,实业的进程变更显得更为保守。“就是总体来讲,互联网冲击对于我们服务于传统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好像还很遥远,至少直接盈利模式带来的冲击现在还没有大规模体现。在我们这个行业,更加强调的是安全和可靠,而不是每天要追求日新月异的转型和更新。”

  网时代:必须要有的新思维

  与会嘉宾认为,传统实业的互联网转型,经营形式进行“颠覆性动作”时机还不成熟,但具备互联网新思维,已经是在网络时代要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们嘉定最强的实业是汽车,也参与了集体收购沃尔沃,大家会很奇怪嘉定怎么会从传统的实业转到股权买卖,其实嘉定只是一个缩影。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实业家在转型,而是政府或者国有企业在这种新的时代下的一种转型。”李峰说,“互联网改变了很多东西,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其实在做股权买卖的时候,是用一种新的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的眼光去看我们要投的企业。要求企业不仅要有在互联网思维上有他自己的独特东西,同时还得体现出他在这个时代的综合优势。”

  汪静波给出了自己“8”的焦虑指数。原因是实业未来的发展,可能不是企业家能力不行,而是整个行业发生了变化——“比如从大的市值来看,汽车行业未来现在才200亿美元,未来达到千亿美元,甚至2000亿美元都不算高,因为从行业角度来讲,它改变了一种模式。就像互联网的定制服务。如果房地产可以定制,房子还没有修,网上都已经定好了,等到你十个月以后交房,房价也会降一半,而出现这种冲击,不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够,而是我们没有互联网的新思维基因。”

  互联网的新思维基因,汪静波认为首先是一种“重建的信任”。当下互联网公司泛滥,舆论普遍认为是因为互联网“门槛低”,但汪静波认为,互联网方向的门槛其实很高,“用各种的方式,沟通和建立新的信任,传统实业都要重新学习,做互联网的方式,其实不可能像我们做一个项目,说今天晚上不睡觉,加班加点就能搞出来。它跟小孩儿的成长一样,其实根本没有办法跨越时间。”

  互联网的新思维基因,万捷认为更重要的是一种创新。“比如自媒体就是一种创新,比的就是谁的渠道更多。当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媒体的渠道发布信息时,信息就贬值了。所以传统媒体才受到了挤压。所以互联网思维实际上是创新的思维,就是不断去用最好最快最低成本的东西,来使客户得到最大的价值。”

  “其实未来像我们这样的工业制造企业,能否决胜千里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不是你能够在整个生产全流程当中把物联网、互联网最新的研究成果灌输进去,取得最大化的效益。”宣瑞国说。

  “所以其实对我们这些实业家和我们的这些企业来讲,这种转型其实根本就是一个重新的开始,即怎么利用好现有优势,然后有一个全新的思维构建和发展模式。无论在运营的模式还是管理的方式,必须都是新的,跟上时代主流的。当然,在这个日新月异时代里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财务计算的方法。或多或少会让你有些安全感。”李峰说。

  宋立新总结,互联网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把挣钱的空间挤压和透明化,在提供透明分享和免费服务后,最终获取消费者的注意力兑现。所以利用信息不对称,提供类似服务的行业,未来都会被颠覆和取代;但是提供房子、印刷品、艺术品等实物享受的实业环节,很难被取代。这也是虚拟服务和实体服务的区别。如今虚拟服务的生存空间已经非常小,所以提供实体产品的焦虑指数会相对较低,但这也是一个时间问题。如果没有带着互联网思维去做企业,实业这条路最终还是会衰败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