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 > 正文
分享到:

国外运营商鼓动国内移动转售商海外发展

时间:2014-06-23 10:58:03 来源:IT时报 评论:0 点击:0
  GSMA(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周在上海举行,在这次通信盛会上,去年以来一直热度高涨的移动虚拟运营商首次亮相,天音、蜗牛、乐语等参展。

  而在同期举行虚拟运营商峰会上,不仅有国内虚拟运营商高层的身影,还有国外同行,甚至国外的基础运营商人士也都到场。如何打开局面,开辟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国内虚拟运营商们探讨的热点。而国外的基础运营商则趁机抛出橄榄枝,鼓动后者“出海”,针对华人用户提供虚拟运营服务。

  国内转售市场可能会向外资开放

  到6月上旬,国内19家虚拟运营商中,有14家发布了转售品牌,11家推出了自有特色资费套餐,7家开始预约放号,4家则开始正式放号。“在8月份之前,政府会继续发放虚拟运营商牌照。预计试点期间转售商的数量将达到30家左右,或者更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虚拟运营商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许立东表示。

  与国外相比,我国移动转售业务发展的环境条件存在很多差异。显著差异在于,国内移动普及率已经很高,这对于虚拟运营来说不是好消息。国外虚拟运营业务2000年以后开始大发展,而当时的移动普及率只有20%-30%。发展到今天,约有30%的国外虚拟运营商是靠差价起家,但这个条件目前在国内已经不存在。

  但对于国内虚拟运营商来说,利好消息是国内市场空间大,而且赶上移动互联网浪潮,“所以国内虚拟运营商要以流量转售为方向,智能终端为载体,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为核心。”许立东表示。

  据了解,目前中国电信和虚拟运营商合作伙伴提供了100个左右的本地网可供选择,中国联通开放全国300多个本地网可供选择,预计中国移动也将开放多个省份进行试点。“基础运营商对虚拟运营商普遍采取了积极的态度。”许立东表示。

  预计在明年年底(试点期末)之前,主管部门会对转售企业进行评估。“不出大的问题,这些企业应该都能够拿到正式的牌照。之后会不会有新的企业进入,政府会进行研究,可能性很大,而且外资也可能会进入。”许立东称。

  在本次峰会上,出现了多家国外虚拟运营商的身影,比如美国虚拟运营商FreedomPOP、英国虚拟运营商Dynamics等等,这也表明了它们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兴趣。“对中国市场我们一直在关注,如果政策允许,我们会进入的”,一家国外虚拟运营商的消费者体验部负责人表示。

  国外运营商“大胆示爱”

  国内移动通信转售市场是否会向外资开放,目前尚无确切消息。而对于国内的虚拟运营商,国外的基础运营商已经在“大胆示爱”。随着移民、留学、出国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国外基础运营商希望能和国内虚拟运营商合作,共同开拓这部分市场。

  Sprint是美国第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也是美国主流运营商中对虚拟运营商最开放、最积极的运营商。“在美国一百多家虚拟运营商中,和Sprint合作的占据了75%,”Sprint中国及越南市场销售总监宣扬表示。

  两年前,Sprint推出名为“Single Source Enablement”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向虚拟运营商合作伙伴提供从后台的系统、平台、流程到客户服务,乃至终端的仓储分销等一系列模块化的“交钥匙”服务,帮助虚拟运营商专心发展用户。对于Sprint来说,支持虚拟运营商的发展,目的是为了缩小与美国移动通信市场两巨头Verizon和AT&T的差距。从实践来看,此举取得不错的效果,虚拟运营商Ting是Sprint的合作伙伴,其70%的用户都是来自Sprint之外的其他运营商,对Sprint来说,即相当于净增用户。

  “随着移民数量增加,预计到2018年,美国大约有700万华人。但是华人群体,尤其是美国华人社区里面,目前没有专门针对他们的虚拟运营商。而且这部分用户基本上都属于中高端用户,ARPU值不会低。还有,切入这块市场没有什么难度。”宣扬说道。

  “对国内企业来说,这也是非常诱人的市场。现在有一些企业在和我们接触,但是还没有完全敲定。”宣扬对《IT时报》记者表示。

  “我们也正在考虑,但是对国外市场不太熟悉,我们首先考虑的还是要在国内市场立稳脚跟”,一家国内的虚拟运营商人士对此回应。

  价格战叫好不叫座

  “虚拟运营商的价格战谁都不敢提,但这块遮羞布迟早要揭下来。”在日前举行的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巴士在线总裁王献蜀激动地抛出价格战话题,引起台下多家虚拟运营商业内同行的一篇叫好声。

  在王献蜀看来,价格战是虚拟运营商树立品牌、发展用户的合理方式,包括政府和基础电信运营商等在内的产业链群体,不应该怕价格战在虚拟运营商中蔓延。“从市场来看,各家的成本投入都不大,中国的虚拟运营商完全有能力去打价格战。”

  价格战这个话题固然叫好,但业内并没有实质性的举动。一位为虚拟运营商提供战略咨询的爱立信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此前对各家公布的套餐方案,将每条短信和通话换算成0.3~0.5M不等的流量进行过模型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几家资费基本持平。“现有的几家号称低价的虚拟运营商,其实是在它能够为170号码的增值服务上做了补贴,并不是真正的对通信资费降价,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偷换概念的玩法,并不是真正的价格战。”

  “价格战没法打,主要还是运营商态度不明朗。”浙江一家转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虚拟运营商表面上拼资费、拼价格,但最后所有的套餐、资费方案设计,都要经过运营商集团公司的审核后才能放行,虚拟运营商本身对于资费的定价并没有太多话语权,而且打价格战也支撑不起长期的盈利模式。所以业内的现状是,各家都在热炒品牌和概念,借着前期塑造的概念和品牌吸引用户。“最终目的还是用自家的增值业务,在前期圈起来一部份用户群体,并不会在最关键的资费价格上投入过多精力。”那位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