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营销案例精选(ID:m-cases)
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人与人的差距有多大,大概就是李佳琦复播2小时销售额破亿,乐视30天直播14场带货2万。
这样叙述可能对比不大,那咱们不如用数字形式体现:一边是100000000,一边是20000,平均一下李佳琦每秒卖货13888元。
乐视,你懂我意思?
人两秒钟的业绩就超过你们一个月了,就是说咱有些潮也没必要赶,毕竟你们不用享996的福报也不内卷,已经是多少打工人梦寐以求的状态了。
不过我着实没想到习惯这种生活节奏的你们,竟然因为直播了几天整个团队都累倒生病了。
我开始好奇,你们平时的工作到底有多轻松啊。
说起来,乐视曾表示受到“东方甄选”的鼓舞,要成为下一个新东方。照这个样子来看,我觉得也别心存志远了。团队成员身体没垮就不错了。
好了调侃完了,还是来正经讲讲乐视直播这事儿。
上周乐视的抖音账号被曝近一个月来直播了14场,但销售额仅为2万。消息释出的隔天,其交易总额终于破万,然后又过了两天终于卖出第一台电视。
又惨又好笑,不过一切也事出有因。
你说好好的一互联网企业突然没由头地就进军直播,消费者也不是任谁都割的韭菜好不啦。
实际上,乐视此次的准备确实蛮仓促的。
据了解,乐视在今年7月底发布了主播招聘,并欢迎教培行业以及《甄嬛传》爱好者。显然前者是因为受到“东方甄选”的影响,后者则是蹭自家独家版权剧的人气。
9月初开始,乐视在抖音进行直播试水,然后试了一个月,因为业绩惨淡全员生病上热搜。
本人:哽住,完全不知道说什么
直播带货,最重要的就是人、货、场三要素。从以上三个维度来看乐视直播带货的惨的确有迹可循。
「人」
目前来看,乐视主播没有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而是传统、简单地介绍产品。员工则稍微好一些,会在介绍产品之余夹带私货,讲讲公司内部的工作状态,抒发一下作为乐视员工的感概,顺便自黑几句,但仍然缺少打动人心的点,很难引发大众群体的关注。
反观东方甄选,采用的是一种上课的模式。
其在卖货中加入英语教学元素,并且还会进行内容延伸,从而吸引各个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网友。
「货」
可以看到乐视直播间的产品,主要聚焦在自家旗下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电视、智能门锁等。
这对乐视其实是个弊端,虽说产品是乐视旗下的,但是其在市场品牌影响力还不够,肯为品牌之名买单的消费者少之又少。
其次,相比一两个月就要囤货或更换的日用品,电子产品的消费需求不频繁,这对后续销量增长产生了一定阻碍。综上,建议乐视增加日用产品的品类,拓展直播间货品的丰富性。
「场」
乐视选择的直播平台是抖音,其有两个账号,分别是品牌官方账号以及“市场部的日常”,但有意思的是,品牌官方账号作为直播主要阵地,粉丝数量远没有另一个高。
此外乐视的引流工作也没有做到位,时至今日很多朋友甚至都不知道乐视做直播了。
而新东方在准备直播带货时,创始人俞敏洪则在不同平台宣传造势,对直播间的流量进行前期铺垫。反观乐视,虽然隔一段时间就上一下热搜,但是对于其直播的引流转化并没有什么实质作用。
从目前来看,乐视已经落后了太多,要想成为下一个新东方很难,而且乐视还有一个隐形的大bug,那就是不讨巧的路人缘,虽然近期靠着幽默的自嘲精神小小地圈粉了一波网友,但老板贾跃亭的人品仍然是败笔,其丢失诚信的个人IP一直是乐视无法忽视的黑点。
对比新东方的俞敏洪,在受到政策重创、员工大幅辞退的情况下,不仅对员工进行了相关赔偿,并为了能给剩下员工一个好交待,主动拥抱变化,进军新赛道,带着大家一起吃“大锅饭”。这种逆袭不服输,且负责任的态度,是极具企业家精神和魄力的。
在官官看来如今的乐视处境比较尴尬。
一个永远“下周回国”的老板,一批在躺平和奋斗之间反复横跳的员工,一些不太熟悉的电子品牌,一部保员工饿不死的版权作品,你说烂,也没那么烂,但是好,也绝对轮不上。
说点正经的,乐视若想继续做直播,得对现状问题进行对点突破,建立起直播间的价值和差异性。
再说点不正经的,我寻思你们光员工努力也不够,要不还是找直接找老板谈谈吧,回头贾跃亭宣布下周真的回国了,而且还准备靠直播还债,这热搜到时绝对是“爆”级别的。
货能卖多少我是不知道,但人品和口碑起码能捡回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