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分享到:

“真果”之艰:食品工业入侵,果茶里没有“果”?

时间:2022-10-31 11:32:07 来源:橡果商业 评论:0 点击: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橡果商业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春意盎然,台湾茶饮商人吴伯超嗅到商机,带着珍珠奶茶在上海开出内地首家茶饮店。

  他的老乡黄国晃另辟蹊径,成立鲜活饮品做茶饮供应商。

  二十多年来,中国茶饮市场飞速发展突破千亿规模,鲜活饮品也越做越大,并于10月24日提交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去年鲜活饮品的营收就达10.64亿元,业绩规模仅次于生产奶精的佳禾食品,位居茶饮行业原料供应商第二。蜜雪冰城、古茗、巡茶等均是其客户。

  由于鲜活饮品的部分产品以饮料品类国家标准加工,含有人工色素“日落黄”。

  “日落黄”允许在饮料中适量添加,禁止在现制茶饮产品中添加。

  鲜活饮品生产合法,但各地均有现制茶饮门店因使用原料含有“日落黄”,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查处案例。

  《橡果商业》发现,市面上没有没有添加“日落黄”的原材料,是鲜活饮品价格的3倍。

  奶茶里没有奶,果茶里没有果,添加剂横行当下,没有国家标准的千亿现制茶饮,需要怎样的自律?

  食品工业入侵,果茶里没有“果”?

  一杯15元的手打柠檬茶,成本有多少?

  武汉一家柠檬茶店老板告诉《橡果商业》,香水柠檬是手打柠檬茶的原材料。香水柠檬原产台湾,与四川的黄柠檬相比,香水柠檬无籽、香气浓郁、没有酸涩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现制茶饮行业。

  凭借这些特性,香水柠檬在鲜制茶饮业被追捧,供不应求。过去3年,香水柠檬价格已经翻了近10倍。

  2019年,香水柠檬一斤价格不过3元。如今,一斤香水柠檬(一级果)近30元。如果一杯500ml的手打柠檬茶,放一整只香水柠檬,仅柠檬的成本就接近5元。

  我国香水柠檬的种植面积约为4万至5万亩,一年产量约为2亿至3亿斤。据《2021中国柠檬茶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消费者喝掉了2.8亿杯柠檬茶。

  若以一斤香水柠檬(4-5个果)可制6杯手打柠檬茶估算,产量远远不够制作2.8亿杯柠檬茶。

  那么,多余的柠檬茶从哪儿来?性价比极高的“平替”食品工业产品早已占领市场。

  一名专营茶饮添加剂的商家告诉《橡果商业》,他所售卖的鲜活饮品旗下“香水柠檬汁饮料840ml”,一瓶只需要30元。

  该商家介绍,一杯500ml的柠檬茶只需要放20ml“香水柠檬汁饮料840ml”和40g香水柠檬,就能与市面上大部分手打柠檬茶口味相同,“一瓶大概能兑40多杯,可以直接缩减香水柠檬使用量。”

  《橡果商业》查阅“香水柠檬汁饮料840ml”配料表发现,食品添加剂多达14种,仅糖类添加剂就有五种。

  在高性价比之外,其保质期更长达6个月,而普通香水柠檬常温只能保存3至5天。

  除了香水柠檬汁,在上述商家的店铺还有金桔柠檬汁、百香果汁、葡萄汁,这些果汁的生产商均为鲜活饮品。

  鲜活饮品堪称中国现制茶饮界“活化石”,由台湾黄国晃家族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昆山成立,是最早一批将食品工业带入中国饮品界的台商。

  2016年鲜活饮品母公司鲜活果汁在台股上市,今年10月24日,鲜活饮品已提交招股书欲在A股分拆上市,拟募资约4.5亿元用于新建、扩大生产基地。

  据鲜活饮品招股书显示,去年鲜活饮品的营收就达10.64亿元,业绩规模仅次于生产奶精的佳禾食品,位居茶饮行业原料供应商第二。

  台媒更是称鲜活饮品为“中国最大果汁供应商”。

  能有此成绩,得益于鲜活饮品产品具有价格低廉、易运输、易保存的特点,在缺乏自有供应链的中低端现制茶饮企业中备受欢迎。

  据鲜活饮品今年10月24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中国200家以上的连锁茶饮企业中,有62.7%都在使用鲜活饮品的产品,包括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CoCo都可、古茗、沪上阿姨、7分甜、乐乐茶、冰雪时光、吾饮良品、700CC、阿水大杯茶、巡茶等。

  回到6年前,鲜活饮品为食品行业带来“工业火种”让现制茶饮门槛变低,推动中国现制茶饮从路边手摇茶,到千亿新式茶饮市场的演变。

  但时至今日,鲜活饮品或逃不脱添加剂原罪。

  茶饮严禁添加的“日落黄”,挡不住浓缩汁里有

  2020年9月,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市面上106款现制茶饮产品进行抽检,发现有4款自制柠檬茶饮品不合格,原因是其中含有禁止使用的“日落黄”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是一种人工合成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

  但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现制茶饮不准使用任何“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

  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色素含量超标的食品,都有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当摄入量过大、超过肝脏负荷时,还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的伤害。

  《橡果商业》自某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由于现制茶饮行业多是现场人工制作,“日落黄”等人工色素的用量不能严格把控,为避免引发健康风险,故不允许添加。

  事实上,“日落黄”并非现制茶饮商家所添加。今年3月15日,广州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又查出两家饮品店使用“日落黄”,涉事商家的“日落黄”来自原材料供应商,是厂家在生产时添加。

  《橡果商业》查阅鲜活饮品部分产品配料表也发现,即便是处于茶饮行业头部供应商的鲜活饮品,它的产品中也有存在数种现制茶饮不允许添加的人工合成色素。

  鲜活饮品旗下产品“百香果果汁饮料3kg”配料表时发现,该款产品有18种添加剂,其中就有上述禁止现制茶饮行业添加的“日落黄”。

  “日落黄”在终端市场被明文禁止添加,在供应端却“明目张胆”使用,鲜活饮品违法了吗?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橡果商业》表示,鲜活饮品生产的“百香果果汁饮料3kg”符合饮料行业国家标准,所以鲜活饮品没有任何过错。

  若现制茶饮商家使用“百香果果汁饮料3kg”被相关部门查处、处罚,也与生产方鲜活饮品无关,付建举例,“如果刑案中犯罪嫌疑人使用了刀具,难道卖刀的商家就违法了?”

  但鲜活饮品更像是在打“擦边球”。

  广东省食安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对《橡果商业》解释,出现这种问题根本原因是由于现制茶饮行业没有国家标准。

  例如鲜活饮品本就依靠现制茶饮行业生存,但从法律层面讲它属于“饮品行业”,所以它只需要遵守“饮品行业”法律法规;地方上处罚商家也依靠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并不是现制茶饮行业的国家标准,“因为现制茶饮行业根本没有国家标准,所以乱象百出”,朱丹蓬说。

  另一方面,现制茶饮商家使用含有“日落黄”的产品,也是出自成本考虑。

  前述专营茶饮添加剂的商家告诉《橡果商业》不含有“日落黄”的百香果汁有很多,但是价格天差地别。

  一款配料表只有百香果汁、果葡糖浆的980g百香果汁,每瓶售价高达33元,是鲜活饮品百香果汁价格的三倍。

  朱丹蓬表示,在现制茶饮国家标准出台前,行业只能靠自律。比如现制茶饮头部企业喜茶,号称使用“真果、真奶”,近期还在门店推出了真果现剥窗口。

  可使用“真果”的企业又面临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真果”之艰,行业需自律

  用真果,也不只是成本问题。

  最近开始在透明窗口后直接剥真果的喜茶,曾为这些香水柠檬、葡萄、桃子,筹备了数年。

  还是以喜茶为例,其在广东湛江、江门有两处数百亩的香水柠檬生产基地,如今已经在运行。

  但在几年前筹备时,喜茶先要与当地政府洽谈,商议生产基地位置、认证基地;其次要和当地农科院专家研究优秀香水柠檬品种。

  一系列准备工作结束后开始种植,专业人员又开始研究如何养护、防治虫害等;在收获时,每一颗香水柠檬还要通过农药残留检测、等级检测等环节。

  由于香水柠檬在常温下只能保存5天,运输环节必须采用全程冷链,为此,喜茶只得邀请麦当劳供应链伙伴合作运输。

  考虑到门店在全国各地,为此,喜茶还需在各区域设立仓储作为集散中心,再分发至各个门店,整个供应链环节虽复杂但高效,“一些时效性更强的水果,72小时就能送达门店”。

  到达门店后,人力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一般使用果汁的小门店,两个员工就足够,但在喜茶,切、洗水果就需要两个人左右。

  付出了如此之多,这些账根本没法儿去算。如今行业行走至今,已经被称呼 “新式茶饮”,需要良性发展,“新”要有“新”的样子;如果用各类添加剂勾兑的果汁调制产品,还是新茶饮吗?

  一名新茶饮从业人士告诉《橡果商业》,使用勾兑的果汁的“新茶饮”企业,就像是“李鬼 ”,如今没有国标,它们就能在其中浑水摸鱼。

  《橡果商业》认为,喜茶是现制茶饮行业佼佼者,其全供应链模式不容易模仿,但现制茶饮行业从业者需要自律。

  在没有国家标准的今天,头部企业应该积极发展自有供应链系统,从“田地到餐桌”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能把食品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个人门店应了解相应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在挑选原材料时注意配料表,防止踩坑。

  例如鲜活饮品的供应商,应在研发中大力投入,开发出更低成本、健康的色素来取代“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

  以鲜果饮品研发为例,通常是终端市场的头部企业推出新品茶饮受到消费者认可,就立刻“抄”来,不愿在研发下真功夫。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第1季度,鲜活饮品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35.53万元、1160.34万元、1333.60万元和326.14万元,相应的研发费用率仅为1.57%、1.43%、1.25%和1.62%。

  研发整体呈现出逐年下滑的态势。

  在技术人员方面,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仅5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37%,全公司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员工仅18人,占比1.82%。

  行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保持行业健康发展,需要供应商、品牌、门店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