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分享到:

顺势席卷!300亿的隐秘生意,临期食品的暴利市场

时间:2022-09-09 12:07:29 来源:生活佳选 评论:0 点击:0
  来源:生活佳选

  5折就能入手的元气森林,3折就能买回家的大包薯条,还有10块的自嗨锅……

  原价9块9一盒的牛奶,5块钱就能拿下2盒。

  在疫情影响下,大量实体店因疫情防控需要而无法营业,导致许多食品滞销,临期食品顺势进入大众的视野里,席卷各大社交平台。

  刷网页时,佳佳总能看到不少人分享自己购买临期食品时薅羊毛、捡漏的经历,更有不少热心人将自己的购买经历整理成攻略,让一众网友“膜拜”。

  但关于临期食品的讨论也并非都是说好的,有网友表示“食品太容易坏”、“贪小便宜结果拉肚子3天”。

  今天佳佳就来唠一唠,临期食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临期食品真香?

  临期食品,顾名思义,就是快要到期但还没过期的东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临期食品市场。

  如果你对临期食品很陌生,那也正常,在以前大家主要以折扣、特价、促销、清仓来代替“临期”二字。

  临期食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19.8一箱的牛奶、7块一箱的肉松饼、4块9一瓶的法国巴黎水、1块5的柠檬茶……

  在原价基础上打五折、两折、一折、骨折、折上折,越接近保质期打得越狠,简直是薅羊毛的天堂。

  但临期也不意味着过期、变质。北京市工商局制定了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并对商场超市销售食品保质期临界时间作了明确界定。

  前几年,很多超市会专门设置一个“临期食品折扣区”,各个品牌各个品类的东西应有尽有。

  这两年,在疫情影响下,爆火的直播电商将临期食品从超市的角落里推到世人面前,摇身一变成可以闷声发大财的好生意。

  在豆瓣上,“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自2020年9月成立至今已拥有超过9万名对临期食品喜闻乐见的“临期工”。

  在微博上,#年轻人买临期食品来减少浪费#话题的阅读人数已超过1亿。

  据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统计,淘宝上有近万家临期食品店铺,每年约有逾210万人在淘宝购买临期食品。

  凭着极高性价比吸引到不少年轻人目光的临期食品,开始独立形成线下规模,例如好特卖、嗨特购、小象生活等连锁临时食品折扣店。

  线上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除了淘宝、天猫、拼多多等传统电商平台上,不少的银冠、皇冠临期食品折扣店外,还有好食期、甩甩卖等专门卖临期食品的电商平台。

左图来源:好食期;右图来源:淘宝

左图来源:好食期;右图来源:淘宝

  也就是说,只要你想买,在哪都能买到。

  临期食品大头被罚?

  随着行业扩张,临期市场也存在鱼龙混杂、修改生产日期等食品安全问题。

  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近日,好特卖因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7000元。

图源: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图源: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好特卖被处罚也不止一次,其所属主体公司上海芯果科技有限公司在天眼查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其位于上海之外的多家子公司也曾因售卖过期食品受到当地行政部门处罚。例如,上海芯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第七分公司在今年3月因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罚款1万元。

  在这股临期风潮里,好特卖是一家号称比拼多多还便宜的“进口零食超市”,不到三年时间融资五轮,终转型为以临期产品为卖点之一的综合折扣专门店。

  好特卖的前身其实名为“推推购”,业务以线上分销为主,经营情况平平,在计划解散的时候赶上了临期食品这趟车意外地活了下来,并引发了一个全新商业模式的快速扩张。

  佳佳也走访了附近的好特卖门店,进门抬头就能看到,门店四周到处都贴满了“在这里,我们实现了零食自由!”、“惊天特价”、“一大堆好物即将来袭”等夸张风格的海报,这些生动的文案,以及直观的价格对比标签,先不说心不心动,多少是有些冲击的。

  但佳佳发现在好特卖的门店里,真正的临期商品仅占一小部分,而且保质期并不短,甚至有些产品的生产日期就在这两天。

  售卖的产品虽然以零食、饮料为主,加以护肤品、日化、酒水、调味品等辅之。但大部分是二三线的品牌,以及一些不太知名的外国品牌。

  这让佳佳不禁疑惑,难道良心宝藏店也开始割韭菜了?

  临期店正在去 " 临期 "

  经常光顾好特卖的消费者肯定不会对“侠趣”二字感到陌生。据天眼查显示,上海芯果供应链有限公司在2017年年底至2021年年底,申请了29类-方便食品和30类-食品的“侠趣”商标,这家公司是好特卖品牌所属公司上海芯果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佳佳也发现在距离好特卖门店不远处的嗨特购,门店的一半区域留给了美妆护肤商品,且颇有目前购物中心流行的网红美妆店的风格。

  一进店,就能够看到一整面醒目的面膜墙。据投中网消息,除却食品之外,嗨特购的美容类产品则占据了大约30%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临期店这一转变,并不是因为临期食品利润低,好特卖项目经理曾提到,临期食品毛利大概在30%左右,这一毛利在各零售品类中已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既然临商品能赚钱,那为什么临期店还要弱化临期商品呢?

  其实临期行业,本身就是在误差中产生的生意。往往是供应商对市场的判断失误,或是像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导致的危机。

  当大众逐步适应疫情,经济开始回升时,这种误差也开始消除。

  如果遇到品牌商控价,临期食品的价格折扣也会缩小。但只想快乐薅羊毛的消费者可不会管这些,只觉得变贵就是背叛。

  临期食品的货源也自带不确定性,商家永远不知道下一批临期食品会是什么,只能来什么卖什么,供货渠道并不稳定,同样一批产品也很难形成稳定的供给。

  经常有消费者好不容易吃到一款让人两眼放光的产品,下次去围着货架转了八圈都没找到,一问店员却只能得到“亲亲,不补货了哦”的悲伤回复。

  为了不被“临期食品”的供应卡脖子,临期食品品牌都在寻找其他可行的路子。

  而临期店开创自营商品来抵御风险或许就是其中一条。

  好特卖创始团队成员范智峯也曾说:“如果临期食品店只卖临期,那就是品牌方的下水道。”

  伴随而来的质疑声也不断,关于货源紧缺,临期食品折扣店产品不临期,而是陈列众多小品牌产品的声音不断出现。

  归根到底,临期食品并不是新概念,其本质就是清仓尾货。只不过随着折扣店的出现,曾经长期被忽视的角落才得以被人们关注到。

  而这股东风能吹多久,还有待时间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