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地理 > 正文
分享到:

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传回彩照(组图)

时间:2013-12-15 09:11:38 来源:新京报 评论:0 点击:0
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正在落月。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正在落月。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昨晚,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降落相机传回的月面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昨晚,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降落相机传回的月面照片。

  昨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继前苏联、美国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昨晚已传回月球表面照片。

  软着陆是高度复杂的航天活动,历史上以此为目标的探月任务中,前苏联直到第12次尝试才首获成功,美国在实现软着陆之前也经历了3次失败。

  4条中国腿首次站月球

  落月是从15公里高度开始的。大约11分钟的落月过程中,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在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之后,平稳“站”上月面的4条着陆腿触月信号显示,嫦娥三号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

  玉兔月球车探测3个月

  这是人类第130次探月活动。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嫦娥三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也是在1976年前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登陆月球后第一个重返月球的人类探测器。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说,软着陆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具备了独立进行地外天体就位探测的能力。

  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开始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原地探测。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在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

  综合新京报记者 闫欣雨 新华社报道

  ■ 揭秘

 

  探测器着陆月球有哪些方式?

  前苏联直到第12次尝试才首获成功,美国也在3次失败后方平安着陆。

  此前,前苏联、美国探月月面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气囊弹跳式,这难以满足嫦娥三号探测器重量的要求;另一种是空中吊车式,控制起来很复杂;因此嫦娥三号选择了第三种,也就是腿式着陆。

  尽管采用了先进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探测器着陆月面瞬间,还是会对月面产生撞击。为了避免设备受到过大的冲击载荷,嫦娥三号探测器上使用了一个着陆缓冲分系统,也就是嫦娥三号的4条“腿”。由此,嫦娥三号也成为我国首个有“腿”的航天器。

  “着陆缓冲机构主要用于缓冲着陆器的冲击能量,俗称着陆腿。”探测器系统着陆器着陆缓冲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杨建中用8个字概括着陆腿的特点:强、轻、柔、稳、多、新、全、难。

  也就是说,着陆腿要有强度承受冲击和压力,自身轻巧,着陆方式柔和、姿态稳定,能保证仪器设备安全。另外,着陆退还有收拢、展开、支撑的功能,触月时还能发来信号。而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着陆腿,在实现了技术跨越和团队建设的双丰收的同时,也经历了艰难的开发研制过程。

  此外,不同于国外的软着陆方案,嫦娥三号的软着陆过程设有悬停和避障阶段,探测器可对着陆区地形地貌进行精确勘察,识别出月面斜坡、石块、坑凹等危险地形,极大提高了着陆的安全性、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