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探索 > 正文
分享到:

“祝融号”最新成果公布,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时间:2022-09-29 10:16:22 来源:莹尾狐科学 评论:0 点击:0

  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关于火星的秘密,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

  最近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布了火星探测的最新成果。了解祝融号一手资料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火星探测器和火星探测为啥那么难?

  什么是火星探测器?

  火星探测器包括在掠过火星的太空船、绕火星运行的人造卫星、登陆火星表面的着陆器、在火星表面行驶的漫游车,还有未来或将出现的载人火星飞船。

  火星探测究竟有多难?

  第一:距离遥远。火星距离地球在5600万—4亿公里之间,且变化区间大。目前,人类探测器飞往火星耗时大约要7个月。

  此外,火星与地球并不处在同一平面内,增加了轨道设计的难度。

  第二:窗口难得。一旦错过就需要等待两年多。

  第三:需要强有力的运载火箭。前往火星,不仅需要摆脱地球引力,还需要摆脱太阳的强大引力。

  第四:着陆难度大。火星大气密度仅为地球的1%左右,可以利用它对探测器进行减速,但过程中会产生高达2000摄氏度的热量。

  而且火星表面沟壑纵横,砂砾遍布,对着陆点的选择和火星车的路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祝融号取得了哪些成果?

  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

  “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区,位于火星乌托邦平原的南部。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

祝融号着陆区撞击坑、凹锥、沟槽和脊状地貌图

  通过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了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祝融号在着陆区发现富含含水矿物的板状硬壳岩石及其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形成过程示意

  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信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

祝融号着陆区的火星地质特征和岩石

  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

  此外,科学研究团队还利用天问一号探测数据,在火星表面岩石密度与地表侵蚀程度的关系、近火空间环境中离子与中性粒子分布情况,以及火星重力场等方面,获得了一批优秀的科学成果。

  天问一号环绕器继续在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科学探测,持续积累一手科学数据,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