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探索 > 正文

首次国际计算物理会议实现档案考

时间:2020-10-15 10:59:01 来源:中国科学报 评论:0 点击:0
  第一届国际计算物理会议(ICCP)的召开,无疑是九所对外交流的开创性事件。至今,ICCP成为了计算物理领域一直延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系列会议。胡思得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小组以众多亲历者口述实录为参考,结合历史档案和公开资料,回顾第一届ICCP的实现历程。

  1988年6月1日至5日,第一届国际计算物理会议(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Physics,以下简称ICCP)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苏联、日本、西德、英国和中国2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九所)与美国德雷克塞大学发起并组织。

  作为核武器理论研究部门,九所是国家重要的保密单位,对外交流和活动都应严格遵守保密管理规定。

  ICCP是如何筹备组织的?胡思得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小组(以下简称采集小组)以胡思得院士及会议亲历者李德元、张天元口述实录为参考,结合历史档案和公开资料,回顾第一届ICCP的实现历程。

  九所“开门”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开展,国际思想交流也迎来了春天。

  但当时九所“大门关得严严的,谁都不能进”(时任副所长胡思得语),时任所长李德元也曾坦言:“中央领导当然来过,除此之外没有人来过,九所是封闭的。”

  但是,核武器理论研究是综合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工程,基础的学科理论交流以及先进的技术方法学习很有必要。

  为了科研事业发展前景和稳定人才队伍,九所开始积极探索对外学术交流途径。

  胡思得在接受访谈时说:“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科学本来就是要相互交流的。我们不能老关门自己搞,这是要落后的。我觉得打开是对的,我们国家应该打开,引进好的科学技术。大家都很遵守国家的保密规定,知道说话说到什么地方为止,都有分寸。”

  1983年8月20日,九所启用对外交流名称——“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之后几年间,在李德元所长“核心机密一定要保住,学术交流一定要开展”的原则下,来自国内以及美国、德国、苏联、英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荷兰、丹麦、加拿大、印度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先后受邀到访九所,在北京的花园路办公区仅可容纳35人的平房教室里交流讲学,促进了九所科研工作者与外界的思想交流。

  计算物理学科早期发展 

  核武器理论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由之牵引出大规模科学计算等众多学科,计算物理也是其中之一。

  二战中,美国将计算机用于原子弹设计,战后美国大力发展大型快速电子计算机及计算数学,以应对氢弹和宇航技术发展需要,计算物理迅速发展起来。

  “计算物理”一词首次正式出现于美国1963年出版的《计算物理方法》丛书,当时美国把计算物理当做一种方法,并没有把它视为独立的学科分支。

  国内将计算物理当做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是1977年,中科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秦元勋教授(核武器理论研究数学工作负责人之一)最先提出要在中国发展“计算物理学”这门新学科,他认为“计算物理学是介于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之间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是用现代化的计算工具武装起来的理论物理学,和纸面上的实验物理学”。

  在国内计算物理发展初期,九所便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并开始积极推动学科在国内的交流。

  1982年8月23日,全国计算物理学会成立,秦元勋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九所的两位学者进入理事会,符鸿源任副理事长,王贻仁为秘书长。

  学会讨论了《计算物理》学报创办事宜。

  1983年8月12日,国家科委批准“同意你部九院九所创办《计算物理》学报,为季刊,公开发行”,次年9月,《计算物理》杂志正式出版发行,九所受学会委托承办杂志,编辑部设在九所,人员和设备均由九所负责解决。

  一次相遇的萌发

  1984年5月,九所研究员张天元在参加国内核物理会议时,遇到了美国华裔物理学家冯达旋。

  冯达旋,1972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当时是德雷克塞大学教授。“当时我们在南宁开核物理会议,我问他想不想搞一个这样的关于计算物理方面的国际会议,他当时表示有兴趣。”张天元先生在接受采集小组访谈时回忆。

  就这样,一次相遇萌发了两位科学家策划、筹备ICCP会议的想法。

  计算物理方面的国际会议,最早是由英国原子能署和物理研究所与物理学会的计算物理组于1969年7月28日在英国Culham Lab 联合召开的会议。

  1971年,欧洲物理学会成立欧洲计算物理联合会并召开了首次会议。

  美国物理学会和欧洲物理学会于1989年联合召开第一届CCP(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Physics),该系列延续至今。

  但在ICCP之前,国内的计算物理研究领域缺乏一个参与国际计算物理学术讨论、了解学科前沿发展的交流平台。

  四年筹备 

  自1984年有了召开会议的“萌芽”后,筹备工作经历了漫长的四年。其间,组织双方克服了重重困难。

  筹备期间,张天元最为得意的一件事是解决通信问题。“当时超级计算、因特网这些事物刚刚出现,北京还没有E-mail。

  高能所为了使用电子对撞机,从美国拉了一条E-mail专线。我们去北京电信局,从高能所拉了一条专线到所里,用电话上网。所以我所在全院是最先用E-mail的。”张天元回忆。 

  张天元提到的高能所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该所建立了中国第一条通向国外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中国第一个WWW服务器,打开了中国互联网大门。

  ICCP筹备组从高能所拉到九所的专线,为九所接入国际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九所因此成为国内接入国际网络通信较早的单位。

  1994年9月,九所抓住高能所节点还有剩余的时机,上报申请开通电子信箱国际通信业务,建立电子信箱国际节点。

  彼时,Internet公司已同意高能所成为该公司的一个国际节点(中国的主节点),中国收发信息不必通过斯坦福大学的SLAC节点转发。

  历经重重曲折,ICCP办会条件日趋成熟,各项筹备工作接近尾声。1987年,第一届ICCP将要举行的会议讯息在《计算物理》上正式发布,ICCP开幕在即。

  蓬门今始为君开 

  1988年6月1日至5日,第一届ICCP正式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大会宗旨是“为各国计算科学工作者提供友好相聚的场合”。

  此次会议讨论了计算机在原子和分子物理学、非平衡统计力学、核物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展望了计算物理学科发展方向。

  会议还组织展示了现代工作站及网络,讨论了超级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及新一代高功能超级计算机设计途径、超级计算硬件与软件的现况及发展方向等议题。

  为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推动计算物理学发展,组委会和北京市教育局联合召开了计算物理科普报告会,7名中外学者向300多名重点高中学生介绍了计算物理学的发展现况,并热情解答了现场学生的疑问。

  中国计算物理学会的成立与频繁活动、高性能计算机对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能力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建设都是ICCP召开的重要因素。

  九所积极参与中国计算物理学会建设,承办《计算物理》杂志,探索国际学术交流渠道,对于促进所内科研水平提升、扩大九所国际学术影响力、推动计算物理学科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届ICCP的实现,无疑是九所对外交流的开创性事件。至今,ICCP成为了计算物理领域一直延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系列会议。

  学术交流的大门一打开,胡思得等一大批从事武器物理研究的科研人员,开始通过更为广阔的视界观察和思考。

  正如胡思得在访谈时所言,“我们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都应该朝着武器物理的深层次问题深入,应该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科发展,并且要把武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科学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推动社会进步”。

  众多在“两弹”事业中锻炼并成长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对外学术交流,扩展视野,对后续的国防高科技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文章排行榜更多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