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游戏里养娃 “三生三世”为上清华北大

时间:2018-10-12 11:29:39 来源:新京报 评论:0 点击:0

  

  还记得红极一时的“养蛙”游戏吗?如今开始流行“养儿子”了。从小羡慕“别人家孩子”的你,如果能让人生一键重来,你会如何设计?

  沉寂已久的国产游戏行业终于来了新面孔。近日,一款名叫《中国式家长》的模拟养成类游戏一跃成为STEAM热销排行榜第三名,曾一度打败《绝地求生》,玩家好评度达89%,在TapTap上该款游戏的评分也高达9.6分,更是有近60万人迫不及待地预约了它的手游版本。

  这款游戏的主线任务紧紧围绕中国孩子的“头等大事”——升学展开,玩法并不复杂,没有竞技属性,也没有交互功能,仅需单击鼠标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

  但它的最大亮点在于其一招一式都别具中国特色,游戏中人物的情节都取自于日常生活点滴,比如帮父母“挣面子”、过年发红包时的来回推搡、班干部竞选的“心机”等情节设定让网友直呼“太现实”。

  凭借着“中国特色”大火的背后,其开发团队对寻找中国创客表示,这些情节的设置一部分取材自开发团队自身的经历,甚至有人去翻了爷爷的回忆录。另外,他们也会从朋友、社交媒体、抖音、B站、网络直播,甚至亲子讲座中寻找素材。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式家长》能迅速流行的原因在于,探讨“孩子与家长关系”的游戏内核具备较强的社会议题,同时它在游戏质量、游戏性上都表现不错。

  不过,这款游戏最大的问题在于重复游玩性不够强,这种强热度未必能持续,“但也不能阻止它成为一款优秀的游戏。”

  游戏里养娃 “三生三世”为上清华北大

  看似一款简单的游戏,结果未必能顺遂人心。

  昨天初次试水的王小姐一直自认为是一位开明的家长,然而,在面对游戏中一次“你长大想成为什么”的问答中,她从“白领”、“普通人”、“大文豪”三个选项中勾出了最不平凡的“大文豪”选项。

  在培养其第一代“孩子”Linda时,王小姐不断给他施加学习任务,压力指数不断上涨,但是日常的成绩测验还是门门不及格,小学、初中、高中都完美错过了“重点学校”,最后Linda的结局是“心理阴影面积太大”(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

  王小姐因此而检讨自己,莫非她也是传说中的“中国式家长”,按照社会规定的模板培养小孩,在“望子成龙”和“恨铁不成钢”两种心态中来回切换,越是期待,就越是失望。

  王小姐属于错误的游戏范本,那这款游戏正确的解锁姿势是什么?

  简单来说,这款游戏是要通过脑洞开发和“学习、娱乐两大板块”的日程安排来提升人物属性,从而实现“从小学到大学”的人生进阶。

  游戏中,除了学习技能,同样还需要习得恋爱技能,否则就不能和“心仪之人”终成眷属,只能娶一个素未谋面的姑娘,配偶属性也不能得到加成。当然,中国家长是不允许早恋的,这一切需要你避开家长和老师进行。

  人物的属性分为智商、情商、体魄、记忆力、想象力和魅力,要想在小升初、初升高的过程中步步走成人生赢家,必须把属性提升到一定数值,比如进重点小学情商必须够500,进重点初中记忆力要达到2500等。恋爱技能的修炼则需要消耗精力主动和小姐姐“对话”,最后能否结婚要看“好感度”的数值。

  《中国式家长》还引入了传承的理念,上一代的成就决定了下一代的起点,富二代相当于人民币玩家,能够轻松躺赢全场。

  由此引申的问题是“天资将会代代积累,要经历几代才能实现阶层跨越?”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确实是一代会比一代强,比如王小姐的第一代“孩子”离家出走后,第二代考了三百多分,第三代是四百多分,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的跨越。更成功的范本是,有网友经过刷几代经验后,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如果你是学渣但有一颗当学霸的心,怎么办?  

  是游戏就有攻略。游戏是多结局走向,设定了几十种学业和职业结局,热心的网友们总结了成为首富、全运会冠军、忍者、满分学霸等多种攻略。你可以选择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挑战杰克马,也可以随心所欲解锁自己的职业技能。

  “何止是现实?简直处处扎心” 引发共鸣的情节设计是走红关键

  《中国式家长》于9月29日正式在STEAM发售,一度冲到畅销排行榜的第二名,连《绝地求生》(即现象级的“吃鸡”游戏)都在其后,好评度也达到89%。

  《中国式家长》制作团队告诉寻找中国创客,创作游戏的灵感来自于他们的亲身经历,平时也经常在论坛小组里看到许多讨论原生家庭、吐槽家长、学校生活的帖子,“我们感觉有很多内容可以做,初心是寓教于乐,希望玩家在玩的过程中有共鸣的欢乐,在游戏结束后有一丝感悟。”

  北京师范大学“游戏研究与游戏化”教师、中华游戏研究协会副主席、游戏与社会研究协会会长刘梦霏认为,《中国式家长》能火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家长和游戏之间天然的矛盾让这个主题显得特别有意思,在社会舆论上,大家会有意无意地把家长和游戏放在天平的两端,造成人为的对立,一般都觉得家长就是给游戏玩家施加以高压的一方,这个游戏对于玩家来说是一个反戏谑的存在;其次,它能够准确地抓住所有人成长过程中引起共鸣的很多符号。

  这是一款专门对准中国市场的游戏,所有情节和梗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会了然于心。制作团队称,游戏情节的设置一方面取材自开发团队自身的经历,其次从朋友、玩家、微博、抖音、B站、直播、亲子讲座等取材,尽力给出一种共鸣感。一位开发者提到,“我甚至去翻了我爷爷的回忆录。”

  “《中国式家长》是一款情怀大于游戏性本身的游戏,”一位资深游戏玩家认为,在这个游戏里会看到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原生家庭对小孩天赋及成长的影响,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标准,甚至恋爱的现实性。

  “何止是现实?简直处处扎心,”张峰(化名)感慨道,不过,残酷之余更多的其实是感动,透过这款游戏能够更理解为人父母的心情。

  原来曾经极度反感的东西其实都源自于父母的爱,王小姐说,“我上学的时候特别不理解父母的世界为什么只有作业和分数,但是我在游戏中当了‘父母’后其实也是如此,因为社会标准就是这样子,你得进重点小学才能进重点初中,然后高中、大学,不能有差池。”

  多名游戏玩家的共同感受是,80、90后都曾经历中国式教育,也正是或将是中国式家长,代入感强。此外,游戏唤起了他们思考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其精华之处。

  这款游戏也有不足之处,刘梦霏对记者称,早期你会觉得游戏很有意思,但是重复可玩性不够强、互动性比较差,游戏内容也不够丰富。它最后也没有导向一个批判性的认识,很多好游戏其实是会让你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模拟人生》会让你去想自主性人生的自由性之类的问题。

  对此,《中国式家长》制作团队表示,游戏太单调的原因是开发时间有限,很多想加入的内容没来得及加入。未来将会无限加新内容、玩法和角色,实时根据玩家的反馈调优,比如,后续不仅可以“养儿子”,还可以“养闺女”。

  游戏行业的寒冬结束了吗?

  除《中国式家长》以外,还有一款国产游戏《太吾绘卷》在国庆档同样表现亮眼。有观点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产游戏的崛起。

  《中国式家长》制作团队称,其实国产游戏已经很火爆,但在经历过一段同质化游戏时期后,对不同游戏类型需求也在增加,确实是国产偏独立的游戏开始受到大家关注。

  国产游戏已经占据国内游戏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根据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信息中心与中娱智库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游戏业整体收入在2189.6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国产游戏收入为1420.7亿元,同比增长14.5%。国产游戏占国内游戏市场份额达到64.9%。

  与此同时,游戏行业“步入寒冬”的论调在过去几个月不绝于耳,8月末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而在此之前,对游戏的管控力度就在不断加大。

  受游戏版号审批受限的影响,根据《2018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今年上半年,游戏市场整体收入1050亿元,同比仅增长5.2%。

  《中国式家长》制作团队认为,好的作品还是会被市场认可,“只要大家看到国产游戏可以做出成绩,资本就愿意往这里倾斜,也就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尝试。”

  刘梦霏表示,过去五年国内有社会关怀的游戏越来越少,开发者都不太敢对当下社会热点进行表达,《中国式家长》的积极意义就是,它告诉我们,当你在游戏里面表达出对普通人的关怀时,一定是有市场的,“也希望这个游戏能够成为一系列有社会关怀的游戏的开始,因为如果独立游戏都不能够表达对于社会的关怀,这个社会的游戏开发才真的是有问题。”

文章排行榜更多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