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正文
分享到:

页游产品被爆行业黑幕 客户端网游难敌大厂商

时间:2013-05-17 09:28:3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0 点击:0
  乘着创业板上涨和手机游戏概念被热炒的顺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中青宝股价飙升了50%以上。5月15日晚,中青宝(300052.SZ)还发布了2012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0.6元人民币现金。

不过细看中青宝的业绩可见,其自2010年3月上市以来业绩并不理想,连年业绩下滑,与其董事长李瑞杰宣称的“五年营收超10亿的目标”相去甚远。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游戏用户成本的上涨和大型游戏厂商竞争的加剧,小游戏厂商要想获得盈利越来越难。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中青宝面临的难题包括产品定位出现偏差、营销能力不及大厂商、研发成本高企等等,而对于近期大热的手机游戏概念,中青宝还在摸索,并不见得会有比较好的成绩。

页游产品被爆行业黑幕

手机游戏概念的升温令中青宝备受市场关注。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移动游戏只用了三年的时间,用户数量就已超过3亿,这预示着一个全新的600亿市场正在孕育中,中青宝等移动网游概念股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借此,4月8日到5月9日短短一个月,中青宝飙涨了54.04%。

不过,观察中青宝上市以来的业绩,却实在差强人意。

中青宝4月25日发布的一季报显示,今年首季实现营收4342.76万元,净利384.77万元,同比增长111.27%。

翻倍增长并不一定是好事。在同日发布的首季业绩修正公告中,公司提到,2012 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182.12 万元,基数极小。

翻阅财报,其上市后业绩即变脸。2010年、2011年、2012年,中青宝分别实现净利润3551.64万元、1221.21万元、1669.2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65%、-64.12%、31.92%。

公告显示,中青宝主营收入由三部分构成,MMO游戏(大型多人在线游戏)、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

2012年年报显示,上述三类收入各实现营收1.27亿元、4255.70万元、1373.48万元,占全年营收1.83亿的比例分别为68.96%、23.16%和7.48%。

业绩惨淡之余,公司的主营业务也陷入各种内忧外患。

5月14日,一则关于页面游戏的长微博引起了互联网人士的注意。实名认证为“盛久网络CEO陈玉林”的用户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长文曝出页游黑幕,称现在的页面游戏“月流水5000万照样赔钱”,一般游戏商和平台商谈联运时要给予对方20%回扣,谈拢之后还要与其打牌输钱,不然“推广资源就惨了”。

记者向业内人士求证上述说法。一位互联网分析人士表示,上述说法或许略显夸张,但这种情况确实也存在,目前页游的整体市场情况是供大于求,而游戏商和平台商合作时,后者一般占有较大的话语权,能分得收入的七八成,游戏商就只有两三成的收入,“一般5000万的流水能拿到1000万就不错了”。

分析人士称,尽管中青宝页游收入占比并不是第一,但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响。

另一位传媒行业的研究员也认可了上述看法,他对记者表示,A股上市公司中从事页游的主要是顺网科技、中青宝和掌趣科技。

客户端网游难敌大厂商

页游市场不理想,那占据主营收入大头的MMO游戏又如何?

上述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MMO游戏就是市场所说的端游,即客户端网络游戏,这类游戏一般都是游戏商自主运营,这一市场竞争颇为激烈,用户成本高涨、产品定位偏差是中青宝所面临的问题。

他透露,从2012年初到2012年末,一款端游的单个用户成本从8~9元涨到了15~16元,几乎翻了一倍。而对于“谁有用户,谁就有收入”的端游市场来说,中青宝也不占优势。

他称,目前,中国的端游用户数量大体上基本稳定下来,难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原有的用户都有一定的黏性,网易、腾讯等大厂商所拥有的庞大游戏用户很难再挖掘过来。

北京一家网游公司的CEO对记者表示,在端游的推广上,线上线下的各种营销活动很重要,而大游戏商确实有比较丰富的用户资源和营销实力。

此外,前述分析人士还提到,在产品定位把控上,中青宝优势亦不明显。中青宝初期以红色网游进入市场,享受政府的优惠税率,而现在红色网游并没有那么受欢迎,“产品线定位存在偏差”。

这和机构的看法不谋而合。兴业证券在其研报中警示了中青宝的三大风险:红色游戏起家,产品推进不顺;整体运营成本较高;高研发投入,募投项目延期。

研报提到,公司的“聚宝”计划项目金额从1亿元调低为7000万元,同一项目的多次延期或停滞一方面可能折射出公司研发能力不足,对人才吸引力下降等不利因素,当然也有公司为追求产品质量,多次调整游戏研发周期的可能性,但多次调整也显现出公司对项目预期不足、管理能力的薄弱。

至于营收占比7.48%的手游,前述分析人士称,不仅是中青宝,即便掌趣科技(300315.SZ)这样的热门企业也没有掌握比较大的优势,都还处于研发摸索阶段,对业绩的贡献都还不明显。